诏安土楼(诏安土楼在哪里)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诏安土楼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诏安土楼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文章目录列表:

1.福建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2.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关于福建土楼的简介
3.福建土楼在哪里
4.福建土楼的资料 福建土楼的介绍
5.漳州土楼的基本介绍
6.福建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诏安土楼(诏安土楼在哪里)

福建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

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主要有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

土楼,指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一种适宜大家族居住的、具有很强的防御性能,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焙烧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福建土楼的主要建筑

洪坑土楼群。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

初溪土楼群。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区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其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福建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建土楼

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关于福建土楼的简介

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主要有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福建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包括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发展历史: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是客家人在辗转迁徙中,发扬古老建筑技术创造的“世界建筑奇迹”。宋元时期,是福建土楼的形成阶段。早期土楼规模较小,结构较简单,大多没有石砌墙基,装饰也较粗糙,形式基本为正方形、长方形。最早提及“土楼”的志书是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谕诏《重修虔台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闽西永安与连城交界处建土楼的事实。

明代,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居民愈益重视教育,置学馆,设书院,劝民入学,渐成风气。通过科举致仕不断涌现。这些发迹官宦之家,大兴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筑规制兴建土楼,建筑形式渐趋考究,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明末清初,郑成功率军与清兵在闽南一带展开拉锯战,民间又建不少土楼、石楼以安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在哪里

1、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

2、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

3、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即永定县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截至2008年,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资料 福建土楼的介绍

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主要有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

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在民间俗语中,“土楼”亦是“土楼房”的简称,与“洋楼房”相对而言,泛指没有集中供暖和燃气管道的。

漳州土楼的基本介绍

1、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

2、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

3、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即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截至2008年,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土楼的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漳州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漳州土楼数量很多,共有800多座。历史最悠久的是华安县沙建镇的“齐云楼”,它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皇姐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规模最大的土楼是直径达94.5米的诏安县宫陂乡“在田楼”,它有“超级土楼”之称;土楼造型多样,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最为奇特的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它是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漳州土楼民居近2000座,仅南靖县就有1300多座,堪称土楼王国。也是全国土楼最多的地方。

元末明初,元人退出关外,但沿海倭寇,海盗为患,屡侵入漳州各县城乡抢劫烧杀,民不安生,许多村庄仿卫城模式,聚族建土楼御卫。明末清初,郑成功率军与清兵在闽南一带展开拉锯战,民间又建不少土楼、石楼以安生。

漳州土楼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弧形、八角形、曲尺形、五凤楼等,大量的是方形楼与圆楼。漳州土楼民居最早出现于元代,南靖书洋乡石桥村永安楼建于元代中期,书洋下版寮村裕昌楼、辑光楼约建于元末(1368年左右),距今已有600多年。据南靖县统计,建筑时间距今400年以上的土楼有27座,300年以上的有37座,200年以上的有130多座。最大的土楼是书洋乡裕昌楼,高五层,每层54间,共270间。最高的土楼是梅林乡方形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共140间。

土楼民居建筑多选址于依山傍水的坡地或近溪山谷中,或选在山、水、田、楼相和谐的地理环境之间。书洋乡田寮坑土楼群、曲江河坑村的土楼群、塔下村土楼 群、下版寮土楼群、后桥村土楼群、均沿溪流建筑在山坡、谷地,自然环境优美,独具闽南田园风光的特色。

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

福建土楼介绍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

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楼内空地中还有两口井,分别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即使井外温度一致,两泉的泉水温度也会相差一度。

二宜楼文化内涵丰富,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珍品。

其建筑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独创,构造与众不同,装饰精巧华丽,堪称“圆土楼之王”、“神州第一圆楼”。为福建省两大民系土楼的代表。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诏安土楼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5159.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