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座寺(九座寺无尘塔)
对于九座寺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列表:
1.杨道明的遁入空门
2.钟循仁的出家始末
3.南少林到底是在哪里呢?
4.九龙岩的简介
杨道明的遁入空门
紫山突围出来后,他们隐姓埋名,杨道明化名谢长生,钟循仁化名黄家法,往永泰西面走去。到了同安西安秋垄,发现路边有座寺庙(九座寺),他们到这里人地生疏、身无分文、语言不通,不管是借宿还是要饭都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认为不妨在寺中暂住一时,再作打算。寺里妙智法师考虑到九座寺过往行人多,有所不便,怕给寺庙带来麻烦,就介绍到永泰与尤溪交界的 亭寺去。他们二人按照妙智法师指点的路径于5月20日到 亭寺。主持品香法师见是不大寻常的人,不像要真正出家的,不肯收留。经再三恳求,才把他们收下。
经过两个月的考验,杨道明于1935年8月2日出家。出家后,为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一直沉默寡言,更少与外人接触,这一切举动引起品香法师的猜疑。一段时间后,杨道明见品香法师为人厚道,才如实告知自己的身世。他出家39天后,品香法师去世,妙玄法师代理主持。1939年妙玄当家师辞退,觉音和尚把他推上亭寺当家师的空缺。
1945年6月,永泰游击队经过“六角坑”渡口时,击毙国民党永泰县保安队一名分队长。永泰县警察局捕风捉影,将全县有怀疑的人统统抓起来,杨道明也被关进永泰监狱。警察局虽然怀疑杨道明参加过红军,但底子不清,没有证据。尽管审问了七八次,始终没有问出什么名堂来。永泰警察局只好把他转押到福清县保安一团去。团长胡季宽亲自看了他的案卷,也没有发现什么,但也不愿释放杨道明,又把他押送福州高等法院审理。高等法院看了案卷后批注:“证据不足,不予上诉。”就这样,杨道明经永泰辗转福清、福州坐了一年多监狱,终于1946年6月经永泰、福州、仙游佛教界联名担保,在福州释放。出狱后,杨道明回到永泰高盖山下院寺闭关两年,面向西方专诵金刚经兼念佛号。1948年,杨道明回到长庆下沶能仁寺。由于长期惨遭折磨,他患上了肺病,又咳嗽,又吐血,幸得民间草药治疗和深山疗养,身体得以恢复。
钟循仁的出家始末
金鼎山雄镇大娄山诸峰,山势磅礴,群峰峻峨,伟岸不群,兀立摩天,云凝霄汉,气象万千。周围山岭环凑,如海如潮;溪河四布,绿水汇流。金桶顶峰略呈圆形,常年沉浮在云雾翻腾中,三方削壁万仞,一方依山势修石梯盘曲而上,十分险峻,登峰而望,可以领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感悟“三千信徒把佛拜,五百修罗排班列”恢宏气势。
从金鼎山麓至山顶二十四峰间,依次建有玉佛寺、踏脚寺、三皇寺、报恩寺、明心寺、财神庙、万福寺、普陀寺、玉皇殿等九座寺院,九座寺院里供奉的主神各不相同,除佛教寺院外,还有祀奉道教、儒教、巫教之神的宫观、坛场。寺院群以其规模宏大、寺院各异、几教共存、多神崇拜为特色,登山十里途中,曲折迂回,上下迤逦,各座庙宇香烟缭绕,钟罄响彻,极具禅院庄严肃穆的气氛。寺院佛象诸神塑造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令朝拜者敬慰。
在金鼎山万福寺以东有一古寨遗址,是一处建于清咸丰丙辰年(公元1856年)的古寨堡,掩映在林木草丛中的古寨城墙,寨内断垣残壁散落其间,拱石洞开的城门洞——“金瓯门”仍保留完好,令人慨叹世间沧桑,引发怀古追思之情。“山静凝神气,泉高识道源。”至玉皇殿(俗称大庙),左侧山弯有一泓清泉,名金圣泉。泉水从岩隙中涌流而出,终年不竭,香甜清冽,聚于方井,泻下山谷。
《续遵义府志》记载,金鼎山“每夜有灵光四耀、闪耀空际,或远或近,……朔望尤甚”,当地人称这种景观为“神灯朝山”。雾日初晴,还可见“佛光”。
黎庶昌以为:青城山,杜光庭表称洞天其高。尚不及此(金鼎山),而纵观之阔,亦远逊。因谥曰:“三十七洞天”以续,称“是山之含灵负奇,将匹尊岷峨(峨嵋山)”。因此,世人都称金鼎山为“ ”。
南少林到底是在哪里呢?
省军区司令员宋清泉、参谋长徐江汉、政治部主任彭祜被险恶的战争环境吓破了胆,他们对革命悲观失望,暗中策划叛变投敌阴谋。一天早上,仙游县保安团一名自称姓陈的便衣特务上山来,宋清泉、徐江汉同这个特务秘密谈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军区司令部就派杨良生跟那位特务下山。杨道明感到一场投敌叛变的恶剧将要发生,立即与省委书记钟循仁交换了意见,决定部队马上向山顶转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钟循仁立即召集宋清泉、徐江汉、彭祜等人边行军边开会,对他们悲观失望、动摇革命的错误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部队刚到山顶,山下枪声大作,永泰县保安队已到山脚。这时,杨道明带领的省委工作团宿地被安排在一个远离部队住地偏僻的地方。国民党保安团步步逼近,下午,一个国民党军官模样的人带着两个士兵,抬着一头大肥猪上山来劝降。这件事情又被杨道明和钟循仁发现,钟循仁说:“国民党又来诱降了,连慰劳品也带上山来。”于是,又紧急召集宋清泉、徐江汉、彭祜、杨道明、陈长青等人开会,会上,宋、徐、彭三人和前次会议一样一言不发,根本不理睬,由于他们的抵触和沉默,两次会议都不欢而散。
5月8日清晨,钟循仁和杨道明起床时,发现军区驻地静悄悄,部队开拔了。他俩感到问题严重,山沟里只剩下省委工作团和30多名掉队的战士。原来宋清泉、徐江汉连夜把部队带到仙游投敌去了。随后保安团包围了省委机关全体干部和少数武装。工作团多是文职人员,没有战斗经验,在激战中当场被打死20余人,被捕10多人。钟循仁、杨道明、陈长青等9位同志隐蔽在大森林中没有被敌人发现,幸存下来。
敌人把紫山包围得水泄不通,还源源不断地向紫山派出增援部队。钟循仁、杨道明和陈长青等商量准备突围,决定派人去永泰方向侦察,侦察结果,永泰方向山下还驻扎保安团几百人,白天突围目标太大,于是决定晚上乘星光突围。
夜幕降临了,9位同志开始从紫山突围,队伍摸黑来到嵩口玉湖的一座大山里,这时天已亮了,他们只好隐蔽下来,待晚上再走。到了晚上,突围队伍又从山上摸到山脚,向一户老百姓买一点地瓜米充饥,他们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同时还拿出一点钱恳求这位农民替他们带路,这位农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到玉湖要过渡船才能到嵩口。为了防止暴露目标,他们分两批过渡,没想到,在第二批过渡时,被设在溪边一座国民党碉堡里的敌人发现并开枪射击,有两位同志腿部负伤,被老百姓搭救隐蔽在山上养伤,剩下7位同志冲了出去,隐蔽在玉湖至东坡之间一座大山里,几天后又到月洲山上隐蔽,然后,从月洲再到小白杜。在人地生疏,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陈长青等5位同志提出要回赣东北去。而钟循仁和杨道明是兴国县有名的革命者,早已家破人亡,而且国民党到处悬赏捉拿他俩,只好与他们分手。
从紫山突围出来后,杨道明化名谢长生,钟循仁化名黄家法,毫无目标地往永泰西面走去,到了同安镇西安村发现路边有座寺庙(九座寺)。钟循仁和杨道明商量,现在我们俩到此人地生疏,身无分文,语言又不通,不管是借宿、要饭都会引起他们的怀疑,不妨在寺中暂住一时,再做打算。寺里的和尚妙智法师倒有几分同情,但考虑九座寺过往行人多,有所不便,怕给寺庙带来麻烦,就介绍他们俩到永泰与尤溪交界的闇亭寺去,钟循仁和杨道明按照妙智法师指点的路于1935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到了闇亭寺。闇亭寺的住持品香法师见钟循仁和杨道明是两个不寻常之人,不像要真正出家的人,不肯接收,经过再三恳求,才把他们收留。
1935年4月20日入寺后,经过两个月的考验,于农历七月初四,品香法师为钟循仁和杨道明举行出家削发仪式。钟循仁法号妙圆,杨道明法号馨杨,众僧们向他俩道喜,他俩只是合掌回礼,说不出一句答词。出家后,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俩一直沉默寡言,更少和外人接触。这一切举动引起品香法师的猜疑,久而久之,见品香法师为人厚道,他俩才告知自己的身世。他俩出家39天,品香法师去世,妙玄法师代管。1939年妙玄当家师辞退,觉音老和尚让杨道明当闇亭寺的住持。
1943年农历八月的一天,闽中地下党有两位同志去尤溪活动,路经闇亭寺,钟循仁、杨道明在简短的谈话中察觉对方身份,想午饭后与他们细谈,可没想到午饭后他俩即离开闇亭寺去尤溪,他俩盼望寻找党组织的希望又破灭了。
同年农历九月十三日下午,正值晚稻收成季节,盖洋王成斌一股土匪七八人窜到闇亭寺抢劫,被抢去钞票2000余元,还把杨道明拖到山上绑在一棵杉木树上,用手枪对准杨连发三弹,杨左手中弹,幸免致命。匪徒走后,杨用牙齿咬断绳索,星夜摸回闇亭寺,次日他被抬往嵩口医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伤口虽好,而子弹头仍未取出。
1945年6月,永泰游击队经过“六角坑”渡口时,击毙了国民党永泰县保安队一个分队长。永泰县警察局捕风捉影,把全县有怀疑的人统统抓起来,杨道明也被拘捕关进了永泰监狱。杨道明被捕后,警察局虽然怀疑杨是红军,但底子不清,没有拿到证据。想通过逼供让杨自招,杨沉着应对警察的**番审讯。一位警官问:“你姓什么?”杨故意回答:“信神。”警官恼火地说:“我是问你在兴国的姓名,职业?”杨道明知道敌人没有掌握到他的真实身份,便直率地回答:“我叫谢长生,种田。”警官又问:“为什么到这里出家?”杨回答:“出家人云游天下,四海为家。”警察局立即打电报到兴国县调查,因为兴国县参加***的红军有七八万人,姓谢的很多,无法查到。同时杨道明还没有和永泰地下党接上关系,所以尽管审问了七八次,始终没有问出什么名堂来。永泰警察局只好把杨转到福清省保安一团去,团长胡季宽亲自看了杨道明案卷,也没有发现什么疑点,但也不愿放他,又把他送到福州高等法院审理。福州法院看了案卷后批注“证据不足,不予上诉”。就这样,杨道明坐了一年多的监狱,于1946年农历五月经永泰、福州、仙游佛教界联名担保才被释放。出狱后,回永泰高盖山下院寺闭关2年,专诵金刚经兼念佛号,面向西方。可祸不单行,因闭关念佛却引起高盖山(名山室)牛弟的妒忌和嫌恨,捏造事实,诬告杨道明串通***到名山室开会。县保安队派兵追究,幸经当地群众再三证明才脱险无事。
杨道明被捕的同时,紧接着国民党永泰警局又追捕钟循仁,钟闻讯马上逃离闇亭寺,先逃到德化县戴云山中隐蔽,后转到莆田市广化寺,没想到国民党又派兵到广化寺搜捕,幸得寺僧们的保护,钟方得以脱险。1948年钟又逃到闽侯县雪峰寺,直到1949年7月方回到永泰闇亭寺。
全国解放后,这两位早年为革命做出贡献的同志,心潮滚滚,很想给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写信,盼望见到与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但回想起自己领导的闽赣省的失败,加上自己已出家,愧对党和人民,决定埋没一生,特别是钟循仁,从不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身世,于1981年4月逝世,享年76岁。由于他不让杨道明透露自己的身世,直到1988年,即钟循仁死后的第7年,杨道明才向永泰县委公布了钟循仁的身世。杨道明1948年后一直在永泰长庆乡下漈村的能仁寺,1978年后曾担任永泰县政协常委、县佛教协会会长、福建省政协委员、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顾问,直至1999年5月逝世。
九龙岩的简介
南少林寺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
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建于南朝永定年间(公元577年),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
1986年考古学家挖掘发现南少林寺遗址;1992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莆田市政府在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1998年莆田南少林寺重建竣工。
2006年南少林寺恢复宗教活动,莆田市政府礼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的学诚大和尚主持寺院工作;2012年12月29日南少林寺举行了盛大了升座仪式,空性法师荣膺南少林寺方丈,学诚大和尚为空性法师送座。
扩展资料:
寺庙很有些来历,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泉州少林寺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有着这么显赫的历史,当地人也就自然认定这里就是“南北少林”中的“南少林”所在地了。
自称是“南少林”的,在福建有四个地方,分别是泉州少林寺;莆田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九座寺。泉州少林寺,只能算是四个“南少林”候选者之一。
百度百科-南少林
九龙岩,通称“九龙潭 ”,位于仙游境内大蜚山麓,与县城以北的金石山、钟鼎山、将军山相连,是仙游县以“九”字冠名的旅游热地之一,被誉为仙游的天然后花园。 旧志称“将军山在县北三里,雄峭端厉,为飞山左障”,“瀑布山在县北五里,峭崖翠豁,飞瀑奔泻,注为龙潭。” 古时候仙游以“东南壮邑”名闻于世,县城“踞大蜚山之南,负山带溪,二飞(大飞山、小飞山)为镇,蓝溪环之”,“西接蜚山,东列石鼓,北枕瀑布,南带仙溪,水绕山蟠,面势环翕……”大蜚山西出九座山(又名凤山,在县北七十里,志称九座山为“郡、县名山之祖”)、九云山、九座寺、九座龙潭,南出九峰山、九龙山、九重溪,北上九龙岩、九仙山、九仙坑、九鲤湖、九十九朝山。 大蜚山“主山来自九座山,蜿蜒百里,矗为大蜚、小蜚二峰。”《乾隆仙游县志》载:“大飞山在县北五里,县之主山也,自九座(山)分脉东来,高可千仞,屏立治北,耸拔飞动如凤展翅。”清朝兴化令郑黄灿诗曰:“山如威凤欲飞翔,书院今来只鹿场;崖藓蚀余霜月句,风泉吹落涧花香。”九龙岩距城五里,宛如大蜚山的掌上明珠,素为历代文人雅士、平民百姓所青睐。有据可考的就有清顺治间知县孙之屏常到九龙岩观光,捐赠俸禄接济僧人,还有一位是清光绪间仙游县正堂朱 隆乐善好施,捐赠铜钱助修九龙桥,为美化九龙岩添砖加瓦。如今在九龙岩古栈道的石崖上还能找到这些石刻:“署仙游县正堂朱 隆乐捐铜钱贰拾千文正重修九龙桥,光绪丁亥年(1887)菊月**立”。县官当先,那些地方驻军头领也闻风而动,大发善心,将自己的体己捐赠出来兴办公益事业。九龙岩石壁上“兴镇左营左部防守仙邑千总姜某助修”、“兴镇右营右部防守仙邑把总陈一某助修”就是最好的见证,至今让人感佩不已。
九座寺和(九座寺无尘塔)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4372.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