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东阿阿胶)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东阿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东阿的话题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东阿镇的行政区划
2.东阿县的介绍
3.山东省东阿县是属于哪个市?
东阿镇的行政区划
东阿镇总面积为95平方公里。东西长9.6公里,南北宽8.52公里。其中,耕地占46.9%,约为57176亩;园地占8.6%,约为10553亩;山地(包括林地、未利用地)占22%,约为26525亩;水域占7.1%,约为8695亩;交通占3.2%,约为3963亩;居民点占12.9%,约为15871亩。
该镇地势为东部、南部高,西部、北部低。东部、南部为山区丘陵,沟壑纵横,山头林立,总面积为52.8平方公里,占镇总面积的64.62%。西部、北部为沿黄滩区,面积为29平方公里,占镇总面积的35.38%。最高海拔高度335.9米,最低海拔高度36.5米。
境内山脉为泰山余脉,呈西南走向。共有大小山头47个,其中海拔200米以上的19个,以黑山最高,海拔335.9米。海拔200米以下的山头28个。境内山脉自肥城县北部的陶峪村入平阴县境,主峰天堂山。山脉蜿蜒向全县南、北中方向延伸。镇内山脉属天堂山南支两条山脉的余脉。一条是孔村镇晁峪西烂柯山往北延伸至石板台村、庞口村南,向西至停山头;由石板台村向西至窑头、龙山头。一条是南门村西南的铧山向北延伸至少岱山、黄山。
镇境内主要山头有:
停山头,位于小屯村西北,海拔140.9米;
黑山,位于东黑山村南,海拔335.9米;
铧山,位于南门外西南,海拔288.0米;
狮耳山(又名虎窟山),位于范庄村南,海拔250.0米;
黄山,位于黄山村东,海拔100米;
黑风口山,位于小屯村东南,海拔184.0米;
少岱山,镇驻地西侧,海拔82.1米。
沿黄河滩区地势较洼,一般海拔在36.5米~40.0米。共分两个大洼,即范庄洼和白塔洼。范庄洼面积6.66平方公里,白塔洼面积22.27平方公里。二洼虽曰为洼,其实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极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实为镇之粮仓宝地。
镇境内主要村庄有:
1、东门村
该村在东阿老县城东门里、外,明洪武年间建村,便命名为“东门村”。
2、衙前村
该村明洪武八年建村,因地处衙门前,故命名为“衙前村”。
3、南坛村
明洪武年间,数家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立村,因此处正是南坦(天坦)附近,故名“南坦村”。
4、西北门村
该村建於明洪武八年,因其管辖东阿城北门和西门附近的居民,故命名为“西北门”村。
5、南门里村
该村建於明洪武八年,因本村在东阿城南门里故名。
6、西南坝村
该村建於明洪武年间,因本村在东阿城西南,又有一小坝,故名。
7、庙头村
据传,张良为报黄石公授书之恩,故修庙于村北,庙内大殿十三间,在东阿县属最大的庙宇,故名“庙头”村。清雍正年间,有少数户迁至小庙头,故又有“大庙头”之称,1961年为防黄河水,从东阿城北迁往东阿城之东山,与西山村相望,故改名为“东山”村。
8、新庄
原先归西坝村,1961年为防黄河水灾害,群众陆续搬迁于此,因当时户少,又是新建,故名“新庄”。
9、西山村
该村原名“山西”村,又名“西山巅”。因该村在西山的西区,明崇祯年间建村,原因水患,北关村迁于此,全山皆有居民,故名“西山村”。
10、秦庄
该村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多数是秦姓地主的佃户。秦姓地主为了佃户耕种田地,在此建房,故名“秦庄”。
11、窑头
据传,明洪武八年,修建东阿城时,因各类设施均需砖、瓦、石灰等,所以官府让百姓从该村开始修建起连珠式的窑,烧制各种建设材料,该村正建在连珠式窑的南头,故以“窑头”村命名。
12、邢沟
据传,明洪武年间,邢姓初先由山西省洪桐县迁至此地安家居住,当时住在沟里。故名“邢沟”村。后姜、门、周等姓相继搬入,但仍为“邢沟”。
13、仁和
明洪武八年建村。因址正处在连珠窑的中间,故名“中窑头”村。明天启年间,因该村团结和睦、尊老爱幼,村风民风甚好,又与“窑头”相重,故更名为“仁和”村,沿称至今。
14、孟庄
该村原系孟都堂种地的院子,原小黄崖村孟姓相继迁来居住,因全是孟姓故名“孟庄”。
15、乔庄
明洪武年间建村,建村时村东有一小桥,故名“桥庄”,后演变为“乔庄”。
16、北张庄
该村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张姓祖先由山西省洪桐县迁居此地故名“张庄”。为与洪范池镇的张庄相区别,该村在洪范池镇之张庄的北面,故名“北张”庄。
17、贾庄
据传,明洪武年间,姓马的祖先最早迁来落户居住,取名“马家庄”。马家家大业大,子孙亦有为官者。到了清朝中叶,马家败落,贾姓兴旺,马家怕受气,便迁至孝直镇的马庄。于是“马家庄”便改成了“贾庄”。
18、魏院村
据魏氏祖传,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魏氏兄弟二人由东阿县的魏家海子迁来,买了马家的花园,住在人烟稀少的漫野里。有人问“那是谁家?”答:“那是魏家的院”。久而久之,“魏家院”便成了村名。
19、赵庄
据传,明朝赵邦彦隐居狮耳山。家属随之落户于此,故名“赵庄”。
20、范庄
据传,最早的村名为“潘家泊头”,明洪武年间,范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落户,范姓逐渐兴旺,后改名为“范庄”。
21、庞庄
该村由庞姓祖先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桐县迁来落户,故名。
22、姜沟村
该村系姜姓祖先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桐县迁来落户,加之此处有一沟,故取村名为“姜沟”。
23、桃园村
据传,清末,周姓、庞姓、谢姓等数户,来此立村,因当时村南有一桃园,故取村名为“桃园”村。
24、小桃园村
该村百姓原属桃园村,后因躲避水灾,迁居于此,固户少村小故名“小桃园”村。
25、小屯村
该村东山有一“山门”,隋朝发现,立碑为证。明洪武年间,山西省洪桐县十余户百姓迁来居住,取名“山门小屯”,后演变为“小屯”村。
26、杨山村
据传,该村原名“龙凤山”。明洪武年间,葛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立村,后杨、张、伍、马等姓相继迁入。清朝时,杨姓兴旺发达,家大业大,势力强盛,遂改“龙凤山”为“杨山”村。后杨姓因避水患迁至辛庄。
27、北市铺村
据传,该村是明洪武年间由郜姓祖先从山西洪桐县迁来而立,因地处南市北,故名“北市”。又因清朝铺兵(派出所警员)住于此,故又名“北市铺”。现仍称为“北市”村。
28、乔楼村
据传,该村因明朝乔布政在此盖了一座楼而得名。
29、下北市铺村
该村是真正的北市铺。后因黄河水屡屡泛滥,居民多次搬迁于山上,故此村名沿变为“下北市铺”,现居民已寥寥无几。
30、三合村
清末光绪年间,苏姓为避黄河水患的威胁,从苏桥迁来居住,故命名“新庄”。后马、陈两姓分别从马庄等地迁来。因和“辛庄”同音,遂于民国初改名为“三合”村,即三姓合一而居之意。
31、马庄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马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居住,取名“马庄”。因受黄河水患的侵扰,逐步迁向新“马庄”,老“马庄”现已不存在,故“新马庄”仍称为“马庄”。
32、白塔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吴、刘两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立村,因山上有座白塔,故取名“白塔”村,清道光年间,闫姓相继由洪范镇的闫庄相继迁入,但村名仍为“白塔村”。
33、臧庙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臧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因当地有尼姑阉一座,故姓庙合一,取名臧庙。
34、于庄村
明洪武年间,于氏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立村,以姓氏为村名,故名“于庄”。
35、小庙头村
清雍正年间数户村民从庙头村迁来居住,因原村庙头户多人众,故取名“小庙头”村。
36、黄山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宋、曹两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居住,因处黄山之下,故取名“黄山”村。
37、太平村
清光绪年间,数户因避黄河水患,分别从苏桥、司桥、郭家流、北刘等村迁来的群众在此立村。因此地正处于黄山北之弯,故取村名为“黄山弯”。后演变为“山弯”。民国初期,该村与司桥一块办公。因司桥办公人员办事不公,于是由于家莱、郭学诗等人发起并领导着山弯村名与司桥分开,独自处理村里公务,遂改“山弯”为“太平”。
38、司桥村
原司桥村在现司桥之北半里许。因司姓建村时村头有一小桥,故名“司桥”。清乾隆二十四年,由于该村地势低洼,易受黄河水患威胁,于是全村便搬迁到了山头山,仍用“司桥”之村名。(也有叫“山头”的)。
39、苏桥村
据传,该村是苏姓祖先于明洪武年间由从山西洪桐县迁来而立村,因在村西南修桥一座,以供劳作之方便,故取村名为“苏桥”。
40、北刘庄村
据传,该村是刘姓祖先,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桐县迁来定居而立,时为“刘庄”。后因与洪范池镇刘庄重名,为相区别故改为“北刘庄”村。
41、大河口村
明洪武年间,赵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立村。因该村位于大清河(黄河)岸边,又是狼溪河入黄河处,故名“大河口”村。
42、小河口村
因大河口村地势低洼,易遭水患,于是该村少数居民迁于此地立村,且又处在小于大清河的狼溪河之畔,故名“小河口”村。
43、铁杨村
宋代所建之铁塔寺旧址附近居民以殷姓为主,以寺名为村名,曰“铁塔寺”村。铁塔寺南边是杨姓居住,故名“杨庄”。新中国成立后,因两村户数较少,遂合并办公,命名为“铁寺杨庄”,后逐步演变为“铁杨”村。
44、侯庄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侯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故名。
45、殷六
据传,明洪武年间,殷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因村内有一水沟,流水常年不断,故取村名为“殷流”村。后逐步演变为“殷留”、“殷六”等名。
46、辛庄村
据传,本村原名为“安乐庄”。由于人们思想守旧,愚昧迷信,认为“生于患难,死于安乐”才是人生之道,“安乐”二字实为不祥之兆,于是大约在清朝末年便改名为“辛庄”,即“辛勤劳作,安生吉祥”之意。
47、南市村
明洪武年间,数户人家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该村迂五逢十便是集市,卖买兴隆,贸易颇旺,且地处北市之南,故名“南市”村。
48、窑山头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修建东阿县城时,为解决建筑材料的问题,官府南从窑头村开始直到窑山头为止,建起一座座窑以烧制砖、瓦、石灰等,因本村恰位于一小山头处,故名“窑山头”村。
49、太和村
据传,该村由数姓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因地处直沟的沟头,故取名“直沟头”。后人用“直沟头”与“指狗头”音相谐易混,不好听,就以原太和之名定为村名,故曰“太和”村。
50、王庄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王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故名为“王庄”村,现王姓已绝。
51、花石崖
据传,该村建於清雍正年间,因该村处于山前怀,下坡路较多,崖上搓脚石遍布。清时大军通过此处时,崖滑难行,有的人仰马翻,故而得名“滑石崖”,后逐步演变为“花石崖”。
52、龙王峪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邓、闫、孙等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因该村东西街长,且西头宽,东头窄,恰似龙身,村头的两个小场,活象龙的两只眼睛,故名“龙王峪”村。
53、直东峪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房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因东山山峪有一直山峪,故取名为“直东峪”。
54、苏山头
据传,明洪武年间,苏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因本村在山头上,故名“苏山头”。
55、东黑山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苏姓、李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因在黑山之东侧,故名“东黑山”。
56、西黑山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赵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因在黑山之西侧,故名“西黑山”村。
57、东直沟村
明洪武年间,张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因该村正处于直沟的东边,故名“东直沟”。
58、西直沟村
明洪武年间,张姓、宋姓祖先由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处居住立村。因正处在直沟的西边,故名“西直沟”。
59、北直沟村
清雍正年间,焦姓祖先从梁山县焦庄村迁来此处居住立村。因该村正处在两个直沟村之北,故名“北直沟”。
60、小新庄村(又名“新直沟”)
该村原归西直沟村,因西直沟村吃水困难,且隔山种地很不方便。新中国成立后,数户村民陆续搬迁到山之西面居住,建立起新村,故名“小新庄”,因住户原本是西南沟村民,故亦称“新直沟” 。 东城办事处 西城办事处 白塔办事处 北市办事处 太和办事处
东门 西山 白塔 北市 太和
衙前 范庄 黄山 小屯 龙王峪
邢沟 西南坝 小河口 桃园 花石崖
东山 南门里 铁杨 杨山 辛庄
窑头 北门 苏桥 乔楼 南市
南坛 贾庄 臧庙 三合 殷六
仁和 赵庄 司桥 侯庄
孟庄 魏院 太平 王庄
乔庄 庞庄 小庙头 直东峪
北张 姜沟 大河口 苏山头
南门外 刘庄 东直沟
于庄 北直沟
西黑山
东黑山
新直沟
西直沟 全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无南天之酷热、北国之寒冷,故而山清水秀,田良土沃。冬季受西北大陆季风影响,北风盛行,寒冷干燥。夏季受东南海洋气候影响,以东南风为主,潮湿温热。年平均气温为13.6℃,平均风速为3.3米/秒。无露期204天。
全镇平均年降雨量为613毫米,多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达到477.3毫米,占年降雨量的75%。
东阿县的介绍
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隶属“江北水城”——聊城市,为中国阿胶之乡、喜鹊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地处东经116?12?至116 ?33?、北纬36?07?至36?33?,总面积787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个街道、1个工业园区,共有559个行政村,42万人口。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县境依傍黄河百余里,引黄济津、济卫工程的渠首均在东阿。东距济南市80公里,西距聊城市25公里。毗邻京九、京沪、济邯、济馆等交通动脉,105国道和三条省道贯穿全境,区位优势日益明显。
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适中,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4?C,年平均相对湿度64.6,年平均降水量563.3毫米,年平均日照2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6天。
企业主要有:
润色牌阿胶铁口服液; 血博士牌血色好阿东阿修元阿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东阿阿胶集团
东阿百年堂阿胶东阿百年堂阿胶阿胶;销售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
温岭正瑶保健品有限公司
东阿县攀亚实业有限公司
等系列公司
还有一些其他企业
山东省东阿县是属于哪个市?
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隶属“江北水城”——聊城市。土地总面积729平方公里,人口40万,辖10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工业园区,为中国阿胶之乡、中国喜鹊之乡、中国杂技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
东阿县属于山东省聊城市。
位于山东省西部,东依泰山,南临黄河,总面积729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阿县常住人口为346053人。
东阿县于春秋置邑,秦朝设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存有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仓颉墓、邓庙石刻造像、梵呗寺、静觉寺等文化遗迹。截至2017年末,东阿县拥有东阿阿胶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景区3处、国家级黄河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105国道、341国道和三条省道贯穿东阿县全境。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东阿和(东阿阿胶)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4347.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