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法鼓山在台湾什么地方)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法鼓山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文章目录列表:

1.圣严法师去世后没有留下舍利子?
2.肾癌病逝名人 圣严法师辜振甫在列
3.法鼓山佛学院的学生一定要出家吗
4.台湾最著名的佛教寺庙 或最大的佛教寺庙
5.法鼓山的文化馆

法鼓山(法鼓山在台湾什么地方)

圣严法师去世后没有留下舍利子?

2月10日台湾“今日新闻”报道,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的法体,8日下午进行荼毗(火化)仪式。虽然圣严法师在遗书中载明,要求弟子“勿捡拾坚固子(舍利子)”,但外界仍旧相当关切,圣严法师的法体究竟是否烧出舍利。根据当天为圣严法师进行荼毗(火化)仪式的管理员透露,圣严法师法体的确烧出了舍利子和舍利花,不过,法鼓山也将之视为骨灰。

报道称,圣严法师圆寂,8日从法鼓山移灵苗栗狮头山劝化堂火化,上万名信众在雨中跪送师父最后一程,灵柩缓缓经过时,排在队伍中的弟子不时地啜泣。火化从下午4时到晚上7时,弟子都一直在外等候,捧着火化后的骨灰坛,每个弟子都是虔敬又哀凄。

**鼓山发言人果肇法师说,佛教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所以我们没有特别日子情况,选择劝化堂是尽量不打扰其它丧家。棺木送进劝化堂火化这一刻,不少弟子低头痛哭,从下午4时一直到晚上将近8时,圣严法师的弟子都站在外头,等待火化结束。

对于圣严法师有没有烧出舍利子,圣严法师弟子果贤师父说:“对我们来讲,一切都是骨灰,有没有都不重要。”弟子们只是悲凄地带着骨灰回法鼓山,15日植葬。

有没有烧出舍利子或是舍利花,法鼓山弟子遵循法师遗愿,没有对外透露,不过,为圣严法师进行荼毗(火化)仪式的苗栗县狮头山火葬场管理员彭德松却表示,圣严的法体的确烧出了舍利花和舍利子,不过,法鼓山将之视为骨灰,捡骨入坛后回法鼓山暂时安奉。

**媒体称,依照佛家说法,“有花才有子”,修行人的法体火化后,通常是出现舍利花才会有舍利子。而法体荼毗后所烧出的舍利花,看起来质地类似珊瑚质感,颜色呈淡白、淡绿、淡蓝,质地如琉璃般。

肾癌病逝名人 圣严法师辜振甫在列

乐写团队 台北市、北投: 搭捷运就能到,探寻温泉乡的文化魅力 位在台北市最北端,又被称作「女巫的故乡」。关于此别称的由来众说纷纭,有种说法是本区温泉热气终年不断,烟雾弥漫,让原住民认为是有女巫居住于此。而北投这个地名在当地原住民「凯达格兰族」的族语中,指的就是「女巫」的意思。 若想一窥这奇幻的温泉迷雾,可以经由台北捷运系统来到北端的北投站,再换乘新北投支线,随着彩绘车厢缓慢的步伐,抵达保有丰富文化气息的新北投站。过去,因为捷运的开工与通车,使得旧车站受到拆除迁移。近年来,在当地居民的努力争取下,百年建筑终于在2017年以「返乡」之姿重回新北投,成为今日热门观光景点。 相较于繁华的商业区,北投地区怀旧的风味使人神往,其慢活的步调也适合银发族群,公园内常见老人们聚集谈天,传统市场也有许多让人垂涎三尺的小吃等你挖掘! 北投温泉博物馆| **温泉史的源头 北投温泉可说是台湾温泉史的源头,在日治时代即已声名大噪,西元1896 年,日本商人便于此设立台湾第一家温泉旅馆天狗庵,其遗迹(石阶与石柱)保留在北投加贺屋旁,作为历史的见证。 位在北投公园后方的北投温泉博物馆是日治时代的公共浴场,设有温泉浴池、休憩室、餐厅、娱乐室等,在当时号称是「东亚地区最大型的浴场」。后来历经修复后重建为博物馆,目前被列为国家3级古迹。 博物馆内除了展示温泉博物馆的修复过程,也展示当地温泉业的发展历史。在地下2楼的温泉大浴池更是参观重点之一,当时大浴池只有男性可以入内沐浴,女性是禁止进入的,一旁还展示了早期北投温泉的刷子、水瓢和水桶等用品,颇具时代特色。 北投温泉的温度介于摄氏37?40度之间,PH值2.5?6.5,有白磺、青磺、铁磺 3 种,在这一带也常见许多身穿和服的日本游客来此泡汤享受,喜爱温泉的你绝对不能错过! (编辑推荐:高血压患者可以泡温泉吗?台大医院前院长:注意这4点就行) ▼北投温泉馆(摄影:吴孟霖) 北投图书馆| 全球最美的图书馆之一 曾受美国娱乐艺文新闻网站Flavorwire 评选为「全球最美的25座公立图书馆」之一的北投图书馆,是台湾首座绿建筑图书馆,也是国内唯一上榜的图书馆。厌倦了台北街头繁忙的步伐,不妨躲到绿树间,一窥这座最美图书馆迷人的丰姿。 位在北投公园内,与温泉博物馆比邻,范围涵盖地下1层、地上2层,坐拥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机,以及祥和的自然清音。设计上以木材为主要建物,大片玻璃窗将阳光引入馆内,屋顶则有太阳能板发电。此外,还有斜坡草皮可将雨水排至回收槽,将水资源回收重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馆内有大量图书与期刊杂志提供参阅,也有讨论区与会议室,地下1楼则专设为儿童室,每到假日总能见亲子在此共读同乐。每个楼层外的阳台还被规画为户外阅读区,好天气时,能见到当地居民或往来的旅客停留于此,坐在木长椅上享受闲适的氛围。 (编辑推荐:多阅读就长寿2年!每周看书3.5小时,降23%死亡率) 乐写团队 台北市、北投: 搭捷运就能到,探寻温泉乡的文化魅力 位在台北市最北端,又被称作「女巫的故乡」。关于此别称的由来众说纷纭,有种说法是本区温泉热气终年不断,烟雾弥漫,让原住民认为是有女巫居住于此。而北投这个地名在当地原住民「凯达格兰族」的族语中,指的就是「女巫」的意思。 若想一窥这奇幻的温泉迷雾,可以经由台北捷运系统来到北端的北投站,再换乘新北投支线,随着彩绘车厢缓慢的步伐,抵达保有丰富文化气息的新北投站。过去,因为捷运的开工与通车,使得旧车站受到拆除迁移。近年来,在当地居民的努力争取下,百年建筑终于在2017年以「返乡」之姿重回新北投,成为今日热门观光景点。 相较于繁华的商业区,北投地区怀旧的风味使人神往,其慢活的步调也适合银发族群,公园内常见老人们聚集谈天,传统市场也有许多让人垂涎三尺的小吃等你挖掘! 北投温泉博物馆| **温泉史的源头 北投温泉可说是台湾温泉史的源头,在日治时代即已声名大噪,西元1896 年,日本商人便于此设立台湾第一家温泉旅馆天狗庵,其遗迹(石阶与石柱)保留在北投加贺屋旁,作为历史的见证。 位在北投公园后方的北投温泉博物馆是日治时代的公共浴场,设有温泉浴池、休憩室、餐厅、娱乐室等,在当时号称是「东亚地区最大型的浴场」。后来历经修复后重建为博物馆,目前被列为国家3级古迹。 博物馆内除了展示温泉博物馆的修复过程,也展示当地温泉业的发展历史。在地下2楼的温泉大浴池更是参观重点之一,当时大浴池只有男性可以入内沐浴,女性是禁止进入的,一旁还展示了早期北投温泉的刷子、水瓢和水桶等用品,颇具时代特色。 北投温泉的温度介于摄氏37?40度之间,PH值2.5?6.5,有白磺、青磺、铁磺 3 种,在这一带也常见许多身穿和服的日本游客来此泡汤享受,喜爱温泉的你绝对不能错过! (编辑推荐:高血压患者可以泡温泉吗?台大医院前院长:注意这4点就行) ▼北投温泉馆(摄影:吴孟霖) 北投图书馆| 全球最美的图书馆之一 曾受美国娱乐艺文新闻网站Flavorwire 评选为「全球最美的25座公立图书馆」之一的北投图书馆,是台湾首座绿建筑图书馆,也是国内唯一上榜的图书馆。厌倦了台北街头繁忙的步伐,不妨躲到绿树间,一窥这座最美图书馆迷人的丰姿。 位在北投公园内,与温泉博物馆比邻,范围涵盖地下1层、地上2层,坐拥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机,以及祥和的自然清音。设计上以木材为主要建物,大片玻璃窗将阳光引入馆内,屋顶则有太阳能板发电。此外,还有斜坡草皮可将雨水排至回收槽,将水资源回收重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馆内有大量图书与期刊杂志提供参阅,也有讨论区与会议室,地下1楼则专设为儿童室,每到假日总能见亲子在此共读同乐。每个楼层外的阳台还被规画为户外阅读区,好天气时,能见到当地居民或往来的旅客停留于此,坐在木长椅上享受闲适的氛围。 (编辑推荐:多阅读就长寿2年!每周看书3.5小时,降23%死亡率) **鼓山农禅寺| 以禅修生活为主,务农为生 **鼓山是台湾之宗教团体,创办人为圣严法师。农禅寺位在北投区大业路上,近捷运奇岩站,于1971年由东初老人率领弟子建造,并在1975年正式落成启用,以禅修生活为主,务农为生。寺院成立宗旨乃从事佛教教育、文化与社会关怀工作,并积极推动佛法和汉传佛教精神。 农禅寺在后来又历经改建,建筑师姚仁喜依照圣严法师的指示,以「空中花,水中月」的设计概念打造出著名的水月道场。遵循朴实与简洁的理念,农禅寺不如一般寺庙有繁复多余的装饰,显得清爽大方。远远望去,池面上的道场与水中倒影仿佛代表并存的实与虚,池边一整排的灰白色长廊给人清爽干净的印象,墙面上还镂刻着五千多字的《金刚经》。白昼时在阳光的照耀下,园内光明且清幽闲静;傍晚时分,在黑夜的簇拥下,灯火通明的道场更添一分神秘色彩。 寺内庄严肃穆,纪律严谨,到访的旅客须留意相关参观规定,穿着庄重朴素的衣服,遵守节约的美德,并降低音量、切勿笑闹喧哗。 (编辑推荐:大台北绝美私房景点带你避开人潮,过年走春怎能错过) ▼法鼓山农禅寺(摄影:陈容凰) 梅庭| 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别馆 从北投公园为起点开始步行,沿途会见到北投图书馆与温泉博物馆,而梅庭就位于两者之后,坐落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地上。 建于1930年代,是为前监察院长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别馆。于右任先生擅长书法,尤擅长草书,享有「民国四大书法家」的美名。一来到入园处,便可看见由于右任先生亲自题字的招牌。此外,在梅庭内也保有他许多书法作品,是书法迷必来朝圣之处。 梅庭共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日式的木构架建筑,白天时阳光从木头窗棂透入屋内,与窗外一片绿意共织成朝气蓬勃的景致。下层为混凝土造的防空室,建造当时正值太平洋战争,与一旁的防空壕遗迹遥相呼应,颇具历史与时代意义。 近来,北市 *** 也积极在梅庭设展,与周边的观光景点做结合,推广北投在地文化。来到梅庭,除了可以避暑,享受自然的清静氛围,也可借由室内陈列的简介更加了解在地故事,是一个寓教于乐的热门景点。 ▼梅庭(摄影:黄翌禾) ◎特色小吃 矮仔财卤肉饭 排队等候再久也要尝上一口,在地人最爱的怀旧滋味。 地址:台北市北投区新市街30号2楼(北投市场436号摊位)**:0932-386-789 营业时间:07:00?13:30(卖完为止)(周一、周四公休) 蔡元益红茶 在地知名饮品老店,传承半世纪的好味道。 地址:台北市北投区新市街15号(北投市场)**:02-2891-0602 08:00?22:00(周一公休) 旅人带路| 女巫的故乡:烟雾缭绕的温泉乡 在台湾台语片盛行的民国 40、50 年代(西元 1951 ? 1960 年间),北投素有「台语片的好莱坞」之盛名,许多的**都是以北投做为场景。在这里有一座横跨北投溪、历经百年的吉他桥,就是著名的台语老**《温泉乡的吉他》的拍摄场景。拜访此地时,不妨也来当当帅气男主角,站在桥上拍张照吧! 北投机车快递在民国 50、60 年代(西元 1961 ? 1970 年间)相当盛行,在当时,机车是载送酒店**往来各地的交通工具。随着时代变迁,交通日渐便捷发达,机车快递的需求量锐减,现已成为当地特色之一,主要服务当地居民,或提供来访的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除了感受穿梭在历史所留下的事物,经光明路走路不用十分钟即可抵达北投市场。北投市场是台北市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市场,市场2楼有许多美味的铜板美食。例如排队再久也要吃的卤肉饭、鸡卷、米粉汤、润饼、锉冰、肉羹等等。在这里,即使是不经意的角落,都能吃到令人回味无穷的小吃。 旅人介绍|李青璟 三个孩子的爸,自称帅气奶爸,最爱带着小朋友出去奔跑,北投便是一家人时常造访之地。看见孩子开心的笑容,仿佛自己也回到童年岁月。 (摄影:张琬菁) 内文摘自《乐游台湾:30个此生必游的台湾景点,带你玩出最不一样的道地滋味》/乐写团队/四块玉文创》

法鼓山佛学院的学生一定要出家吗

以一首《外婆的澎湖湾》成名的歌手潘安邦,近几年较少出现于萤光幕前,昨日惊传因肾脏癌引发肾衰竭过世,享年52岁。过去曾被报导因肾脏癌而病逝的公众人物,还有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以及前中华男篮总教练郑光锡。

圣严法师、辜振甫生前皆受肾癌所苦,最终不敌病魔而逝世。(/取材自维基百科(左)、互动百科(右))

圣严法师左肾恶性肿瘤 享寿79岁

圣严法师为台湾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创办人,为知名教育家、佛学大师,在其生前已为肾癌及洗肾问题所苦许久,曾因恶性肿瘤而摘除左肾,3年之后右肾也严重钙化引发贫血,须长期洗肾治疗,最后又因罹患多发性肝癌、并发感染引发败血性休克,病情严重恶化因而辞世。

辜振甫肾脏病加上胰脏癌复发 享寿88岁

辜振甫为中华民国第1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在台湾政治史上有重要地位,辜振甫生前为肾脏疾病、胆结石、胰脏炎等病所苦约15年,在2002年时发现肾盂癌,右边肾脏、胆囊等皆摘除;2004年时因胰脏炎复发而必须住院接受洗肾及呼吸器治疗,末期肾盂癌蔓延到肝肾、骨髓,致多重器官衰竭辞世,享寿88岁。

中华男篮教头郑光锡罹肾脏癌 享寿67岁

中华男篮史上辈分极高的郑光锡总教练战绩辉煌,曾带领南韩队伍在1997年的亚锦赛获得亚洲第一,后来受邀在台湾担任中华男篮总教练,并在2009年的中国天津亚锦赛率领中华男篮夺下亚洲第五佳绩,而晚年却因肾脏癌而病逝韩国,享寿67岁,让不少曾受他指导的中华队球员难过惋惜。

台湾最著名的佛教寺庙 或最大的佛教寺庙

一般,上佛学院的,首先是出家人,再去某佛学院‘见识见识’,而不是先上学再出家。

佛学院,不是国家承认学历,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学历“是没有用的

很多佛学院,是对刚出家的僧尼的安置和培训手段(还有一些是对学历不高的出家人开设的课程),所教的东西,对于一般人也是没用的

如果面向居士开课,一般是“佛学班‘(短期班),而很少以”学校“的形式开展

法鼓山的文化馆

台湾的四大丛林

台湾的宗教信仰是十分普遍的,也是多元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天主教等,都有广泛的信徒。

据说,信众最多的是道教,也就是信奉保佑出海平安的天后妈祖,这对于身居海岛、世代与海相接的台湾人来说,当然是很好理解的。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等西方宗教的信徒,近年来似乎有增多的趋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金碧辉煌的佛寺和妈祖庙之间,不时也能看到高悬十字的尖顶教堂。而台湾的佛教,不仅信众少于道教,历史也不及道教悠久。当然,实际上很多人既信仰道教,同时也信仰佛教。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众多高僧的弘法,几十年来台湾的佛教有了长足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大丛林”,即:证严上人的慈济功德会;星云大师的佛光山;圣严法师的法鼓山;惟觉老和尚的中台禅寺。

这四大丛林,几乎都有庞大的僧侣组织和百万信徒、广袤的庙宇和巨额的资产,还兴办了学校、医院,并拥有自己的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在岛内和两岸三地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大丛林,就其在台湾的地域分布而言,恰好南、北、中、东各一。法鼓山在台北县,位于台湾北部;中台禅寺在台中的南投县,即台湾中部;佛光山在高雄县,号称“台南佛都”;慈济在花莲县,居台湾东部。当然,每大丛林在台湾各地乃至海外还有各自的分支机构。就其承继祖庭与弘法方式而言,四大丛林既各有所宗、各具特色,又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弘扬“人间佛教”,也就是推动佛教面向人间,服务社会。

证严上人是一位瘦弱而坚强的女性,也是四大丛林中唯一一位比丘尼佛教领袖。她出生于台中一个富裕家庭,因父母多病,自幼出入寺庙,为父母消灾祈福。25岁自行剃度出家,后皈依印顺长老为师,秉持师命“为佛教、为众生”,于1966年在花莲县创办“慈济功德会”。从最初竹筒里省下的五毛钱到今天募集的上百亿善款,从最初只有30多个信徒到现在的400万会员,从最初花莲起步到如今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证严上人和慈济人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他们奉行“慈悲为怀、济世救人”的宗旨,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慈济人的身影。慈济的慈善志业,涉及到赈灾、环保、骨髓捐赠、干细胞移植等多个方面,他们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如非洲、阿富汗、科索沃,当然也包括中国大陆,特别是在2003年SARS(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在台湾,我们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慈济义工在为各种善事忙碌,他们中有老板、富商、官员、明星、妇女、学生,不同国籍、种族、宗教信仰的人,纷纷投身于慈济事业中。据说,台湾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或多或少参加过慈济教育、文化、医疗、慈善的事业和活动。因此,慈济以其非凡的慈善业绩,于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善基金会”的名义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证严上人也被誉为“东方特蕾莎”,多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有人则干脆称之为“人间观世音菩萨”。

法鼓山的圣严法师,已于2009年2月圆寂。马英九等台湾政要亲往吊唁,马英九作为法师的弟子,还亲手安放了师父的舍利函下葬。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均发去唁电,足见圣严法师在台湾佛教界的地位。圣严法师是江苏南通人,14岁在家乡狼山广教寺出家,后从军到了台湾,曾任国民党军情人员。1960年退役后再入佛门,并到日本求学获得博士学位。圣严法师学成后,回到台湾师承农禅寺东初老人,1977年老人圆寂后接掌佛门事务,1989年在台北县金山乡购地创建法鼓山。圣严法师是台湾少有的“博士”僧、学问僧,对佛学有极为精深的研究,是一位大学者、作家、教育家。他一生用中、日、英三种文字写下了百余种著作,如《正信的佛教》、《戒律学纲要》、《禅修指引》、《放下的幸福》、《智慧人生书》、《美好的晚年》等都是台湾长盛不衰的畅销书。圣严法师提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主张以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三大教育推动全面教育,相继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佛教学院、僧伽大学、法鼓大学等院校,又担任台湾多所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发起“心灵环保”、“心五四运动”、“心六伦”等社会运动,影响相当广泛。因而,他被誉为“全体台湾人的精神支柱”。

以上两大丛林,可惜在台期间我无缘拜访其大本营,而佛光山与中台禅寺则有幸结缘,更有切身的感受。

先说说中台禅寺。中台禅寺位于台中南投县埔里镇,与日月潭邻近,仅20分钟的车程。也许因为这一关系,中台禅寺成了来台必去的旅游景点。也许与日月潭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其自身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吸引了广大游客。

我们从台中市出发,大约一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了中台禅寺。远远地望去,禅寺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建筑极为雄伟壮丽,为台湾著名设计师李祖原居士,也就是台北101大厦的设计者设计。他设计之前遍访世界各大寺庙和教堂,以吸取所长和激发灵感。惟觉老和尚亲自主持,历时10年,耗资40亿台币,于2001年9月1日禅寺正式落成开光启用。中台禅寺建成后却褒贬不一,赞扬者认为其突破了一般寺庙的格局,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反对者则以为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但不管怎样,其建筑规模之宏大,气势之弘阔,用料之考究,设备之先进,都令人叹为观止,无怪乎人们要冠以“五星级”寺庙的雅号。

这里没有一般寺庙的山门,我们在寺前下车,顺一坡道拾级而上,颇似西藏布达拉宫。进门后受到寺方接待,副住持见尊法师在会客室与我们交谈、品茗,安排一比丘尼陪同参观。在一层大殿,我们看到高大无比的四大天王,感觉比古埃及神庙的神像还要壮观。二层是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据说是由印度的红花岗岩雕琢而成。从二层我们直接乘电梯到达16层,由上而下参观。无论是佛殿还是禅堂,都清雅敞亮,美**美奂,没有普通寺庙那种香烟缭绕、嘈杂拥塞的感觉。整个寺庙不设香案,不点香火,佛像前敬献的是鲜花睡莲,完全符合当下提倡的低碳环保理念,我以为这样的礼佛方式实在值得推广。

参观禅寺一个多小时,接着再去参观禅寺的博物馆。当时正逢浙江省博物馆有关阿育王塔(即雷峰塔)的专题文物展在此借展,这是难得一见的。我们先参观了这个专题展,再看禅寺常设展。中台禅寺自身收藏的文物,大都与佛事相关,按照材质的不同(如铜、铁、木、石、纸、帛等)分类展示,颇多珍品。博物馆的馆长是一位比丘尼,有博士学位,亲自为我们讲解。就其设施和展示手段而言,即使与普通公共博物馆相比也毫不逊色,堪称一流。

参观结束后,回想见尊法师在接待我们时提到惟觉老和尚提出的佛教“五化”,即科学化、艺术化、生活化、教育化、学术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佛教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到了中台禅寺一定能得到某些真谛。这的确是一座与时俱进的丛林(自注:“与时俱进”是陪同的比丘尼一路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佛教现代化在这里可以说达到了极致,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即此一端其功亦伟矣。

惟觉老和尚是四川营山人,多年来一直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推动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早年提出“三通”论:“两岸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教未通,中台先通。”前些年岛内“台独”分子搞所谓“公投”,惟觉老和尚坚决反对这种分裂国家的行径,呼吁“绝对不领公投票”。近年来,选送了多位中台禅寺的年轻法师到四川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今年他不顾80多岁的高龄,还专程来大陆参观了上海世博会。

最后说说佛光山。佛光山位于高雄县与屏东县的界河高屏溪北岸,原本是一座荒山,星云大师于1967年购得此地,率领众徒披荆斩棘,苦心经营几十年,现已成为绿树成荫、殿宇相接、气象万千的佛教圣地。

星云大师是佛光山的开山宗主,在台湾宗教界享有崇高地位。不仅如此,他把佛教事业发展到全世界,是一位极有国际声望的高僧大德。但通过几次接触和交谈,感到大师其实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谈吐幽默的智者。

与星云大师结缘,要感谢我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先生。他早年通过赵朴老拜会了星云大师,后来又在大师创办的佛光大学任教,因而与大师十分熟悉。我们第一次与星云大师见面是在台中别院(佛光山在台湾各大城市都设有这样的分支机构),大师一连讲了几个机智幽默、寓意深刻的笑话,令人捧腹。随后不久,我和田青应邀参加在台北别院举办的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开幕式,与大师交谈,得知大师与家父同年(1927年生人),更有了亲近之感。大约半年后,我与田青竭力推动,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于今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大师亲临现场讲话,并到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了演讲,受到热烈欢迎。在京期间,我陪同大师,对大师有了更多的了解。

星云大师是江苏江都人,12岁在南京栖霞山出家,后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来台湾,早年主要在宜兰弘道,历尽艰辛。创建佛光山后,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创办9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12所书局、50余所中华学校、16所佛教丛林学院,暨智光、普门、均头等完全中、小学,美国西来、台湾佛光、南华及澳洲南天等大学,实现了自己“佛光普照五大洲”的宏愿,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佛教大业。

大师著作等身,著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据大师告诉我,他青年时代从事过文学创作,写过小说、剧本,主编过杂志,因此大师的著作,无论是宣扬佛法还是劝导善行的书籍,都明白晓畅,引人入胜。这是我拜读了大师相赠的几部著作之后的一点感受。

星云大师早在58岁的时候,就极为明智地退出了佛光山住持事务。但是,在大师制定的一套科学而严密的制度下,佛光山的事业依然蓬勃发展。在佛光山,佛光缘美术馆总馆长如常法师陪同我们参观了禅堂、寮房、书店、大佛城、大雄宝殿、大悲殿、大智殿、美术馆、宗史馆……无处不感受到大师的精神和魅力。最后,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佛陀纪念馆,这是一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繁忙的建筑工地,预示着佛光山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者王能宪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中华佛教文化馆创立于西元1955年。其主要宗旨为从事佛教教育、文化与社会关怀工作,弘扬正信佛法、汉传佛教精神。主要的活动项目则是举办各种共修活动,例如地藏法会、千佛忏法会、药师消灾法会、观音法会等。

位于台北北投光明路上的“中华佛教文化馆”,是法鼓山的发源地。一开始东初老人承租光明路上的公有土地,1955年破土开始兴建文化馆,一年后正式落成。文化馆成立之初,在人力物力缺乏的情况之下,仍致力于佛教文化事业的传承与推展,其中包括主持了《大正新脩大藏经》(简称《大正藏》)的影印工作。而在1965年更是创办了《佛教文化》季刊。

此外,每年举办两次法会,即七月份为期一个月的地藏法会以及腊月上旬的佛七,提供民众共修、沈淀身心的机会,也借此募集资金、物资以供救济。至此后,“冬令救济”每年举办而且为文化馆的一项传统。

1977年12月15日东初老人圆寂,在美国的圣严法师承继老人遗志,立即返台筹组成立“财团法人台北市中华佛教文化馆”,并于1978年春召开第一次财团法人董事会成立大会。1984年文化馆开始动工扩建,并于1986年4月19日举行落成开光典礼。并聘请护持文化馆廿多年的鉴心法师担任文化馆住持。

关于法鼓山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4287.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