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乾县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文章目录列表:

1.乾县哪些村搬迁
2.乾县的行政区划
3.陕西乾县结婚的风俗
4.历史话题:乾县位于哪个省

乾县

乾县哪些村搬迁

法律分析:乾县县委、乾县人民政府决定将这些村予以撤并:一、城关镇:撤销玉林村、北寺村,合并为北寺村;撤销马家坡村、北街村,合并为北街村;撤销三元村、西街村,合并为西街村;撤销西南村、石马村、柳池村,合并为乾陵村;撤销张家堡村、邀驾宫村,合并为邀驾宫村;撤销豹峪村、丈八村,合并为丈八村;撤销中留村、小留村,合并为小留村;撤销孙段村、铁炉村,合并为铁炉村;撤销赵后庙村、木卜村,合并为木卜村;撤销亓母村、亓父村,合并为亓父村;撤销袁家庄村、秦家庄村,合并为秦袁庄;撤销龙岩村、马桥村,合并为龙马村;撤销白村、四里坊村,合并为四白村;撤销北愣村、大桥村,合并为大桥村;撤销吴村、宇村,合并为吴村;撤销安庄村、贾赵村,合并为贾赵村;撤销高庙村、陈家庄村,合并为高陈村。撤并后该办共有行政村28个,分别是:东街村、花口村、北寺村、北街村、西街村、南街村、青龙村、乾陵村、金岭村、邀驾宫村、丈八村、小留村、铁炉村、木卜村、巨洲村、北巨村、亓父村、南仁村、秦袁村、龙马村、夹道村、南北村、四白村、大桥村、吴村、贾赵村、北仁村、高陈村。二、梁山镇:撤销先锋村、杨家村,合并为先锋村;撤销梁兴村、山峰村,合并为梁山村;撤销坊里村、邵村,合并为坊里村;撤销三兴村、瓦屋村,合并为五兴村;撤销齐南村、三合村,合并为庄子塬村;撤销柿园村、桥南村、桥北村,合并为关头村;撤销永久村、佛头村,合并为永久村;撤销淡村、鹞子村,合并为鹞子村。撤并后该镇共有行政村10个,分别是:先锋村、梁山村、坊里村、五兴村、官地村、吴店村、庄子塬村、关头村、永久村、鹞子村。

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乾县的行政区划

乾 县 简 介

 

乾县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中段北侧。地处东经108°00’-108°24’。北纬34°19’-34°45’之间。县域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37公里,全县总面积1002.71平方公里。

乾县地势北高南低,差异明显,平均海拔712米。3条河流,均系黄河水系,总长102.75公里,径流总量3.15立方米/秒,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乾县总人口527696人。乡村人口492062 人,与城镇人口比例为13.8:1。

1996年,乾县国民生产总值10.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1亿元,工业总产值4.9亿元;财政总收入6001.1万元,城镇、农村人民纯收入分别2065.3元和1145.2元。

乾县境内主要工业资源为石灰石。贮量大,品位高,现已探明储量3千亿立方米,乾陵脚下的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丰富,全县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有市属中型企业4户,县办工业企业24户。乡镇企业8301个,从业人员47280人。形成化工、轻纺、建材“三大龙头”和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两大群体”。硅铁、电石、碳黑、轻钙、棉纱、棉布、印花布、针织、服装、橡胶、果汁等产品已成为乡镇企业的拳头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

乾县是农业大县,199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产粮大县”,被陕西省确定为“优质苹果基地县”。陕西省重点水利工程“引冯济羊”工程已全线贯通,交付使用后,将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苹果、酥梨、烤烟等6科22种。1996年,全县粮食总产26.5万吨,果品总产12.7万吨。

乾县有林地44万亩,森林覆盖率24%。果品总面积32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72.7%。

乾县交通发达。县城距省会西安74公里,距陇海线27公里。咸阳国际空港30公里,312国道穿境而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公路总里程765.57公里,其中县及县以上道路136.47公里,乡道48.1公里,村道544公里,乡乡油路化,村村砂石路。

乾县名优土特产品众多。主要野生药材有柴胡、防风、远志、荆芥、地骨皮等。苹果、柿子、酥梨为乾县3大名果。

乾县为陕西省18个文物大县之首,全县共有重点陵墓19个,具有开发保护价值的古陵墓20多个,有先民遗址88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胜迹景点135处,馆藏文物3905件,其中帝王陵墓有乾陵、靖陵、庄陵,尤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墓-乾陵闻名中外。乾陵位于县城北3公里的梁山之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十八座唐陵中唯一保存比较完好的皇家陵园,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两朝皇帝,一对夫妻的合葬墓。属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被成为乾县八景的唐陵戴帽、五峰叠翠、双乳凌烟、石马开道、金龙锁关、龙岩古寺、响马名潭,历史底蕴深厚,自然景观别致,是旅游、休闲的佳境。

乾县共有科技人员6706人,其中获高级职称的65人1995年以来,向国家\省\市申报科技试验项目24项.和西北农业大学协作的”渭北旱塬小麦综合试验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苹果根瓜绵蚜和梨九棉蚜属国际首例发展;历届中国杨陵农业科技博览会上,共荣获”后稷金像奖”42个.

全县有各类文化团体80多个,广播电视台、**院、剧院、图书馆各1座,文化中心25处,1996年投资350万元,建成了乾县电视台,乾县电视差转台和浅显教育电视台。

过去境内北部群众因长期饮用窖水,导致大骨节流行。近年来,县政府投资4200万元,新打机井18眼,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杜绝了地方病源。

今年来,乾县立足县情,发挥优势,扩大开放,确立了饿“以乾县为龙头,以城镇为依托,以资源为优势,以商贸为纽带,大开放,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开放兴乾思路。制定了《乾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招商引资进程。

乾县骨干企业有:

乾县乳品厂,年产奶粉900吨。主导产品“乾陵牌”全脂牛奶粉,荣获’96中国食品行业名优产品奖和’97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乾县造纸厂,1984年筹建,总投资1000万元,年生产能力6000吨。1996年创产值近千万元,实现税金114万元。

陕西乾县结婚的风俗

1949年6月,人民政权建立,废除乡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制。乾县当时沿用民国区划,改10乡为10区,改74保为74乡。新中国成立后,全县正式组建为10区72乡,后整编为10区69乡,区乡以序数命名。1956年3月,全县撤区并乡,10个区只保留临平、阳峪2区。69个乡合并为23个乡,即城关、阳洪、灵源、大杨、薛录、马连、长留、杨汉、姜村、梁村、大王、漠西、新阳、周城、临平、乾陵、梁山、吴店、铁佛、阳峪、峰阳、注泔乡。上述23乡,其中梁山、吴店、铁佛、峰阳、注泔、阳峪6个乡归阳峪区领导;新阳、临平、周城3个乡归临平区领导;其余14个乡均由县直接领导。1958年4月,由临平、新阳两乡分出石牛乡,由吴店乡分出关头乡,全县成为25乡。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全县在25个乡、24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10个大型人民公社。计有城关、长留、漠西、乾陵4个乡建成的新华人民公社;阳洪、灵源、大杨3个乡建成的东风人民公社;薛禄、大墙、马连3个乡建成的卫星人民公社;梁村、大王、姜村、杨汉4个乡建成的红旗人民公社;周城、新阳、临平、石牛4个乡建成的星火人民公社;梁山、吴店两乡建成的幸福人民公社;铁佛、阳峪两乡建成的钢铁人民公社;关头乡建成的春风人民公社;注泔乡建成的和平人民公社;峰阳乡建成的峰钢人民公社。

1958年底,县区划作了新的调整,礼泉、永寿两县撤销,并人乾县。1959年1月。新建立的乾县(大县)正式成立,下辖23个大公社。原乾县境内9个公社(此时吴店乡划归永寿公社).其名称是:城关、阳洪、薛禄、梁村、临平、铁佛、注泔(包括礼泉石潭、石泉两乡)、关头(包括永寿甘井、仪井两乡)、峰阳。凡几个乡组成的公社,以原乡为单位,设立管理区,以便领辖全社。

1961年,大县撤销。原礼泉、永寿两县自乾县分出。乾县境内的9个公社,调整为23个人民公社,下辖305个大队、1928个生产队。同年,还另设有城关管理区,专管城镇居民。1963年3月,薛禄公社分为薛禄、大墙两个公社;阳洪公社分为阳洪、大杨两个公社。全县计25个公社,1个城关管理区。1965年9月,东街3个生产队划归城关管理区,管区遂改名为城关镇,全县计26个社镇。

1971年5月,城关镇与城区公社合并,称城关公社。到1983年底,全县共25个公社,下辖306个大队、2059个生产队。

2001年,全县撤乡并镇,设立12镇8乡,12镇包括:城关镇、临平镇、峰阳镇、阳峪镇、阳洪镇、灵源镇、王村镇、马连镇、梁村镇、薛录镇、注泔镇、姜村镇。8个乡包括:梁山乡、大杨乡、周城乡、石牛乡、新阳乡、大墙乡、漠西乡、关头乡。

2010年,全县撤乡并镇,设立16镇4个社区,16镇包括:城关镇、临平镇、峰阳镇、阳峪镇、姜村镇、阳洪镇、灵源镇、王村镇、马连镇、梁村镇、薛录镇、注泔镇、梁山镇、大杨镇、周城镇、新阳镇,4个社区包括:石牛社区、、大墙社区、漠西社区、关头社区。

历史话题:乾县位于哪个省

陕西结婚风俗:

1.陕西结婚,男方需要给女方送四样礼,分别是肉、莲藕、烟、酒。

2.结婚当天新郎新娘需要吃汤圆,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3.新娘结婚当天出门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寓意着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温馨提示:竹匾需要贴上喜字)。

4.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新娘出门上礼车后,不能跟父母家里人说再见!

5.礼车出发后,新娘需要把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礼车离开后,娘家需要放鞭炮,表示祝福。

6.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记住哦,如果有门槛,一定不能踩。

7.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8.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提示:进洞房要选订时辰。婚礼结束之前,新人一定不能躺或者坐婚床上。

9.婚宴开始:新娘换上婚宴礼服和新郎一起参加婚宴酒席,婚宴吃到一半应该向每位宾客一一敬酒,以表感谢。

10.婚礼结束之后的第三天,需要回门,回门也就是新人双方第一次回娘家。需要带礼物。

乾县在黄帝时称好畤,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

**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

乾县亦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唐王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合葬墓乾陵位于乾县。

“乾州四宝”-锅盔、挂面、豆腐脑、馇酥风味独特,并有酱辣子、豆面糊等多种中华名小吃。

夏(约前21~前16世纪),按禹贡九州,为雍州之域。

商(约前16~前11世纪),仍属雍州。

殷末,为岐周之地。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王畿。

西周亡,被犬戎占据。

东周(前770~前256),即春秋战国时,乾地属秦。

秦孝公十二年在国内设41县,乾地初置好畴县。

以县境内有祭天的好畴而得名,治城在今县东好畴村。

秦(前221~前207),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了天下,置36郡。

在京畿之地设内史(内史是掌治京畿的官名,亦为政区名),好畴县属内史管辖。

秦末,项羽分内史地,章邯王咸阳以西,为雍国,好畴县为其辖地。

西汉(前206~25),高祖元年(前206),置雍国。

二年(前205),改置中地郡。

(高祖)九年(前198),罢郡复为内史,好畴县属之。

汉景帝二年(前155),置右内史,治京西之地。

后又分右内史之西部,置主爵都尉(主爵都尉原为秦官名,汉用其号),好畴县归其所属。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好畴县自此属右扶风。

王莽新朝(9~23),好畴县曾被更名为好邑。

东汉(25~220),建武初年,好邑复名好畴县。

建武六年,撤销好畴县,以其地并入池阳县(池阳县境包括今泾阳、礼泉、乾县等地),属司隶左冯翊领辖。

三国时(220~265),池阳归魏,初属司隶冯翊郡。

中叶以后,改属扶风郡。

西晋(265~316),武帝初年,改扶风郡为秦国,治所在池阳。

晋惠帝元康中,分池阳西部之地,再置好畴县,治城在秦汉时好畴故城南2里处,属秦国改置之京兆郡管辖。

东晋、十六国(317~420),呈割据局面。

这一时期,行政制度无常,好畴县曾一度撤销。

乾地先后归前秦、后秦等国统辖。

南北朝(420~589),乾地属北魏、西魏、北周辖区。

北魏太武帝始光时(424年后),改池阳为宁夷县(兼有今县东境部分地方),属雍州咸阳郡,而复设立好畴县为扶风郡治。

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分好峙县西部置漠西县,以县境在漠谷河以西而得名。

西魏时,分咸阳郡地置宁夷郡、宁夷县属之。

好畴县、漠西县统属武功郡(扶风郡废)。

此时乾境仍分属三县。

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以前,宁夷郡曾改置为秦郡,宁夷县仍归其所辖,好畴、漠西县属武功郡未变。

建德二年(573),撤销秦郡,并入咸阳郡,宁夷县即属咸阳郡。

建德三年(574),并好畤入漠西县,漠西县再属扶风郡。

隋(581~618),文帝开皇十七年(597),改漠西为上宜县(上宜兼有今永寿县境地)。

十八年(598),改宁夷为醴泉县(仍兼有今县东境之地),并分上宜置好畴县。

此时乾地仍分属三县,隶属京畿之雍州(咸阳、扶风等郡废后所置)。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复废好畴,并入上宜县。

是时乾境东归醴泉县,西属上宜县,隶雍州改置之京兆郡。

唐(618~907),高祖武德二年(619),分醴泉置好畴县,治城在今县东北6里许隋太子庄陵城。

宋《长安志》载,在奉天西北6里,故址无考。

太宗贞观元年(627),稷州废,好畴又隶属雍州。

贞观八年(634),废上宜入岐州之岐阳县。

贞观二十一年(647),撤销好畴、岐阳,复置上宜县。

五代(907~960),道一级废。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又升乾州为威胜军,领奉天、好畴等五县,上属京兆府改置之雍州。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裁威胜军,复为乾州,领奉天一县,隶复置之京兆府;好畴县别属凤翔府。

明宗长兴元年(930),好畴亦归属京兆府。

后晋、后汉、后周,沿用前代建置。

北宋(960~1127),北宋初年至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奉天县仍隶属乾州,好畴县仍归京兆府,由至道三年(997)所置之陕西路统管。

熙宁三年(1070)乾州废,奉天、好畴均隶永兴军路。

熙宁五年(1072),于奉天县置醴州,领一县,好畴县改隶凤翔府。

神宗元丰元年(1078)醴州废,奉天还隶京兆府。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复置乾州,领奉天、好畴县。

隶属凤翔府未变。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乾州更名醴州,上隶环庆路,下辖奉天、好畴、永寿、武功、醴泉五县。

金(1128~1227),太宗天会六年(1128),金夺取陕西诸州县。

天会八年(1130),金将娄室克邠州,醴州降,后与宋在此周旋十多年始定。

金初,置京兆府路,醴州属之。

金完颜亮天德三年(1151),复改醴州为乾州,领奉天、好畴、醴泉、武亭(武功)四县(是时永寿属邠州)。

元(1271~1368,1271年前称蒙古),太祖铁木真二十二年(1227),灭西夏,乾州归蒙古。

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先后撤销奉天、好畴两县,其境域并入乾州,州牧亲民自此始。

是时,永寿复归乾州,州亦领辖三县:永寿、醴泉、武功。

乾州在元仁宗(1312)前,上隶陕西行中书省安西路;仁宗后,归属安西路改置之奉元路。

明(1368~1644),太祖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乾州属之,州仍领三县。

嘉靖三十八年(1559),割醴泉县直属西安府。

从此乾州只领永寿、武功二县。

清(1644~1911),初沿明制。

于清雍正三年(1725),乾州直属陕西布政使司,故称“直隶州”,仍辖永寿、武功二县。

**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隶属关中道,不再辖永寿、武功二县。

**16年(1927)国民 *** 成立,废道,乾县直属陕西省 *** 。

**26年(1937)设立行政督察区,乾县隶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在彬县)。

**30年(1941),乾县由二等县编为三等县。

1949年5月,乾县解放,归属陕甘宁边区彬县分区。

1950年5月,陕西省整编为九个专区,乾县划归宝鸡专区。

1956年10月,撤销宝鸡专区,改由省直辖。

1959年1月,乾县、永寿、礼泉三县合一,县名乾县,直属省辖。

1961年10月,恢复原三县旧制,乾县改属咸阳专区。

1968年9月改专区为地区,归属未变。

1984年,实行市管县,咸阳地区改置为咸阳市,乾县为咸阳市管辖。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2785.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