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塔(阿育王塔出土照片)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阿育王塔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阿育王塔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1.史上最强宝塔克里斯蒂娜寺阿育王塔在8.5级地震中丝毫未受影响
2.吴越鎏金银阿育王塔的出土价值
3.七宝阿育王塔是什么样的?
4.阿育王塔的简介
5.阿育王塔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6.忻州代县阿育王塔介绍?
史上最强宝塔克里斯蒂娜寺阿育王塔在8.5级地震中丝毫未受影响
历史上最强的宝塔无疑是阿育王塔。也许你没有听说过这座宝塔,但你会震惊地了解到它。然而,阿育王塔丝毫没有受到8.5级地震的影响,而且它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至今它仍然没有歪。虽然中国古建筑很多,但是能抗住这么大地震的古建筑真的不多。
历史上最强的宝塔——阿育王塔没有受到8.5级地震的影响。
克里斯蒂娜阿育王塔,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区,是苏北地区最高、最古老的宝塔。“古塔穿云”是“海州八景”之一。建于宋天圣元年,塔高40余米,八点九级。雍正二十二年,郯城发生8.5级地震,阿育王塔未受影响。迄今为止,它是历史上最坚固的宝塔。
阿育王塔是苏北最高最古老的塔。根据建塔时嵌在塔内壁的碑文,这里建有一座塔,唐代称为中国第二。可见这座塔在中国建塔史上的重要地位。
王宇塔自古以来就是云台山的一大胜景。明代叫古塔过云,清代叫塔影团圆。它有五个特点:
第一,历史古老;
二是根深蒂固,经历了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的洗礼,至今不歪不斜;
第三,塔形雄伟,再穿衫山水,相得益彰;
4.可以看,可以爬,游客有机会参与;
五、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倍增娱乐性。
吴越鎏金银阿育王塔的出土价值
阿育王,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阿育王是护持佛教的一位英主,他下令建立了许多寺院和佛塔。
在秦淮河南岸,有一片地势开阔之地,当地居民把这个地方称为“宝塔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宝塔根”从东吴开始就产生过众多皇家寺庙。其中最有名的要属明代大报恩寺,为明成祖朱棣下令所建。
大报恩寺的前身就是长干寺,是将长干寺改建而成的。长干寺地宫就位于大报恩寺的下面。
长干寺地宫可能是宋代初期由长干寺住持可政大师通过“民间集资”修建而成的。
长干寺地宫出土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包括铜钱、水晶球、玛瑙珠、串珠等供养器物,还有白瓷碗、青瓷碗、青瓷壶,更有价值和神秘感的是一个大铁函和碑刻。
铁函里面有价值连城的七宝阿育王塔,还出土了许多供奉物,有琉璃瓶、银鎏金莲花如意形法器、铜镜以及多达数千枚的各式铜钱,从汉代的五铢直至北宋前期的至道元宝、咸平元宝等,还有一些特殊制作的鎏金龙凤纹花钱。
铁函里的七宝阿育王塔文物价值不可估量,体型大、工艺精美。
七宝为金、银、琉璃、砗、石渠、水晶、赤珠。七宝阿育王塔,塔身镶有各种各色宝石360颗以上。塔高1.1米,底座宽度为0.4米,其高和宽度都是杭州雷峰塔地宫的阿育王塔的3倍多。
七宝阿育王宝塔由三部分相互叠置而成,自下而上分别是塔基、塔身和塔刹,全塔是用泡钉将金属蒙皮和木胎铆接起来的。
塔基高约0.1米,遍饰浮雕镶宝珠,精美夺目。浮雕中除了莲花、连珠纹,每面还雕有4尊高约0.05米的佛像,头有背光,周围有13颗宝珠。
塔身是整座阿育王塔最精美的部分,它的下部略呈正方形,每面都镶嵌有大量宝石,刻满精美繁复的图案及文字。上部呈窄喇叭状或斗状,也遍布图案、文字雕刻,并缀满宝石。
塔身的4个角上竖着8片大山花蕉叶,两两相邻,将大半个塔刹罩住。塔刹由塔尖、宝葫芦、宝珠、五相**柱组成,由刹柱贯穿,下接塔身,五重相**上刻有忍冬、连珠纹饰。
阿育王塔不但体型庞大,其制作工艺也十分让人称道。塔身通体的雕刻图案精美绝伦,无论塔基、相**拄、塔身,还是山花蕉叶的正反面,都雕刻各种图。内容极其丰富,有火焰、宝珠、莲花、缠枝、金翅鸟、龙头等。
8幅金翅鸟的图案最精美,以高浮雕法雕出的护法神金翅鸟,布于塔身四角两边,昂首敛翅,足踏莲花,毕动逼真。
塔刹相**和山花蕉叶采用的是一种叫做“锤揲法”的金银加工工艺。
与铸造法相比,锤揲法不仅工序简单,而且可以将金银器做得轻薄,大大节省了珍贵的金银原材料。其方法是先锤打金银板片,使之逐渐伸展成片状,再将其铺在用松香、牛油和瓦灰等熬成的胶板上,或者是在制作好的模具上,锤打出各种繁复的花纹。
七宝阿育王塔有凸纹也有凹纹,这是两面锤揲的结果。
而相**的破损部位表明中空的相**在加工时使用了古代的点焊法,即用硼砂等助熔剂使银粒加热熔化,再将其粘在各部件之间,待其冷却,银部件就牢牢焊接在一起。而山花蕉叶有两排规则的铆钉样凸出物,表明其很可能使用了铆接法。
塔上的人物造像和佛像十分生动丰富,单体的小佛像和菩萨像有56尊,加上20多幅故事图画上的人物,塔身中间图案上的人物,以及山花蕉叶上的人物,塔上佛像、人物像有百余尊。
这些图像有很多是描绘佛教故事的。
一是讲述佛祖释迦牟尼生平的佛传故事:在8片山花蕉叶上,每个外侧面都雕刻着3幅图,共有24幅。其中一片山花蕉叶的一边外侧,自上而下雕刻着“呈现睡姿的佛像”、“打坐的佛像”和“一人与一大象”。
这3幅图画面从下往上看,刻画的是释迦牟尼的出生、得道、涅槃3个阶段,如六牙白象入梦,就说的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梦到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下释迦牟尼。
二是宣扬佛教精神的四本生故事,如萨棰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饲鹰救鸽,月光王捐舍宝首,快目王舍眼等。跏坐在莲花座上的萨棰太子还伸出右腿,被老虎咬在嘴里,而萨棰太子又伸出右手,似乎在招呼饿虎不要客气。
萨棰太子的左脚边,还有“嗷嗷”待哺的两只小虎。萨棰太子的身后,还有10个呈各种姿势和表情的人,他们有的拍脑门,有的手捧胸口,有的叉腰,有的合十,有的挠头,毫不重复。
这些故事图无论大小,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十分精美。
鎏金表面上的精湛图案,是工匠们用手锻打出的,这比雕刻的难度要高得多。塔身上的文字记载,七宝阿育王塔是在扬州制作的。
唐宋时期扬州一直是金银器制造业的重镇,南唐时期,后主李煜曾命扬州工匠打造一座高达两米的金莲,令宫女立于莲上翩翩起舞。扬州的能工巧匠精心打造了这座工艺精美价值连城的七宝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上还遍布雕刻精美的中文和梵文。梵文位于塔身的顶部。有两处中文多在塔身上:
一处位于佛本生故事图的下方,用两行书写了故事内容及供养人的身份姓名,如“将仕郎守滑州助教王文舍大光明王施首变相记”。
“将仕郎守”为唐宋时期官名,“滑州”指河南滑县一带,“助教”是宋代九品的官阶,“王文”人名,“舍”为施舍,“大光明王施首”则是上面的佛本生图内容,“变相”是指用绘画的手法表现佛教经典内容。
另一处在塔身上方,斗状部刻有“皇帝万岁”,两面则有“天下民安”、“风调雨顺”,以祈祷国泰民安和皇帝长寿。
七宝阿育王塔周身没有镂孔,整个宝塔密闭良好。塔内有两套金棺材银椁,金棺银椁一套方形的,一套长方形的。
长方形的一套,从外至里都是纯金打造,金光灿灿;另一套方形的,盒子的主要构件都是银的,银光闪闪。金棺顶盖上有莲花、凤鸟纹,棺体两端有持剑护法神等雕刻。
七宝阿育王塔是什么样的?
高。吴越鎏金银阿育王塔是五代吴越时期文物,2001年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雷峰塔地宫,出土价值是非常高的,被称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吴越鎏金银阿育王塔的出土震撼了整个考古界,成为我国一级文物,具有极其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四面镂刻画的佛故事栩栩如生。
阿育王塔的简介
历代吴越国王保境安民,奉中原各朝正朔,在这种环境下,吴越国境内佛教大盛。末代国王钱俶,更是广种佛田,建造佛塔无数。《佛祖统纪》四十三载:
吴越王钱俶,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铜精钢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印心咒经》,布散部内,凡十年而讫功。
钱俶崇佛昀著名的事例就是效仿印度阿育王建造七宝阿育王塔。
955年,钱俶命人造八万四千金涂塔,这种小塔就是七宝阿育王塔,每个塔的塔身有四面,每面绘有梵吏故事,并以五百塔遣使颁日本。
琉璃是佛门的法器之一,它同金、银、珊瑚、玛瑙、琥珀、砗磲被称为“佛之七宝”。七宝阿育王塔大体上是以七宝做成的“微型宝塔”,以放置供奉的舍利。而七宝更被用来供奉菩萨,每当有重大的水陆法会时,寺庙要建起七宝池、八功德水来表示虔诚。
塔身上的纹饰精美繁复,佛像的姿态栩栩如生,仅一只20厘米左右琉璃山花蕉叶侧面,自下而上就有三幅高浮雕图像:白象转世、菩提树下成佛、佛祖涅槃。
在其他的山花蕉叶上,还有佛祖从摩耶夫人肋下出生、鹿野苑说法等讲述佛祖生平的故事。
塔身的四面,是四幅昀大的图像,其中一幅是一只老虎咬住了一个年轻人的脚。这是佛教的本生故事,叫作“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另外的三幅分别是“光明王施首”、“快目王舍眼”和“尸毗王割肉饲鹰救鸽”。
这些都是佛教中的本生故事,表现“舍己救人”的题材,《本生经》中这样的故事多达500个。在全国各地发现的阿育王塔中,这样的图案并不鲜见,但只有南京的阿育王塔上有文字说明,这是一个独特的发现。
塔身每面的边缘,琉璃釉瓦檐上饰有金翅鸟图案,其形状类似凤凰。佛教文化中,大鹏金翅鸟和雄狮是佛祖的左右护法,常随佛祖左右。另外,塔身的上半部每面都有一些文字,分别是“皇帝万岁”、“众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风调雨顺”;字下,有一凸出的兽首,长着鹿角,似乎是龙头。
碑文中明确记载,是长干寺住持可政和“滑州助教王文”修建了长干寺地宫。可政是一代高僧,曾从终南山将玄奘的顶骨舍利带回南京天禧寺建塔供奉。
宝塔塔身上“王文”:“将仕郎守滑州助教王文舍大光明王施首变相记”。“变相”是指将佛经变成图画。将仕郎是官阶中昀低一等,通俗的解释就是“刚刚步入仕途的人”。
七宝阿育王塔中昀令人注目的是一件晶莹玉透的琉璃蕉叶盘,颜色如万里无云的碧空透亮、洁净、无瑕,因琉璃“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佛教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因此佛经中常以琉璃的光辉、明澈比喻佛法。
阿育王塔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被焚,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又建,南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079年)元兵南下再毁,自建600多年中历遭三劫,于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为圆形,砖砌,周长60米,高40米。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
阿育王塔,坐落在代县城内。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 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为圆形,砖砌,周长60米,高40米。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
忻州代县阿育王塔介绍?
指阿育王所建之诸塔。阿育王归依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并供养僧众。据善见律毘婆沙卷一所载,由于阿育王所统领之国,其数有八万四千,王诏敕诸国建八万四千大寺与八万四千宝塔。阿育王传卷一及阿育王经卷一载,王由海比丘知佛悬记事,乃诣王舍城,取阿阇世王所埋四升舍利,又悉取其他六处所埋之舍利,造八万四千宝箧,一箧盛一舍利,复造八万四千宝瓮、八万四千宝盖、八万四千疋彩,建八万四千宝塔。高僧法显传及大唐西域记等,亦皆载王造八万四千塔。又依杂譬喻经卷上载阿育王为祈求疾病痊愈,建一千二百宝塔,并每日供养二万僧徒,引起外道之嫉忌,企图破坏佛法。上述经典虽载一千二百或八万四千,其数未必可信,然阿育王实具兴教护法之至情,故建立甚多寺塔似是事实。然此等诸塔,经久而悉数湮没,几已无存。印度之山琦(梵 Sanchī)古塔,似是其中之一,但未能确定。法显、玄奘等旅行彼地时,曾目击许多阿育王所建之窣堵婆,此由大唐西域记及高僧法显传即可见之。
阿育王塔的背景介绍
阿育王塔,俗称白塔,山西忻州市代县原果园寺,现县政府东北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于隋仁寿元年(601),初为木塔。金兴定二年(1218)元兵南下时,州人举火自焚,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建为砖塔至今。阿育王塔为圆锥形,佛教藏式造型,通高四十米。基平面为长方形。塔身建于基中央。塔座平面圆形,作复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塔身上施曲尺形须弥座,座上承刹杆,上覆盖盘,中连金顶宝珠,**廓秀美,稳健挺拔,砖雕艺术高超,是我国藏式塔中的佳作。
阿育王塔现塔为2006年修缮。
2001年6月25日,阿育王塔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忻州代县阿育王塔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公元前486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他的弟子用香木焚烧了他的遗体,待大火熄灭,人们在灰烬中惊奇地发现了许多圆珠一样的结晶体,还有一节手指骨、四粒牙齿及一块头盖骨等,这便是被称之为“舍利”的佛祖遗骨。从此,舍利被视为佛门圣物,古印度各地为此建起了多处佛塔将其珍重地收藏了起来。
公元前261年,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俘虏了十五万人,杀了十万人,统一了印度半岛。当他为胜利举杯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释迦牟尼不杀生的教诲,感到了极大的不安。为了弥补过错,赎回自己的良心,放下屠刀的阿育王开始推行佛教。传说,他来到藏有佛祖舍利的圣地,开启塔门,取出所有的佛祖遗骨,将它们分为84000份,然后发送到世界各地,并造塔84000座安放这些圣骨。
中国东汉灵帝统治期间,阿育王的特使携释迦牟尼那节未焚化的手指骨,跋山涉水来到了八百里秦川上的扶风法门镇,据说当时扶风上空顿时光芒万丈,灵帝闻讯大喜,视为吉兆,遂令工匠营造地宫秘藏佛骨,并建塔置寺。从此,珍藏佛骨的法门寺名扬天下。
时间过去了400多年,盛大的唐王朝带来了中国封建文化的繁荣,佛教文化也兴盛了起来,佛祖舍利被视为护国之宝,法门寺成了皇家供佛祈福的场所。此时法门寺寺院庞大壮观,僧侣多达五千多人,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阿育王塔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4874.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