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威庙(仁威庙求什么最灵验)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仁威庙”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仁威庙拜太岁时间
2.仁威庙的建筑风格
3.仁威庙的介绍

仁威庙(仁威庙求什么最灵验)

仁威庙拜太岁时间

在正月十五之前完成,一般在正月初八拜太岁。

拜太岁的步骤:祭祀太岁的的供品不需有肉,只需简单的香烛、水果及斋菜即可,如选用六款水果及斋菜等。

除此,当然还有拜祭太岁的必备纸宝,纸宝如能道教开光那是最好,而完整的太岁五合纸宝则是:太岁纸宝三份、天神纸宝三份、地主纸宝三份、祖先纸宝两份、灶君纸宝两份。

首先预备一张桌子,在正中央摆放一个香炉,另用一张红纸在上面写着年份及太岁的名字,把这张红纸贴在供桌后的粉刷墙壁上,要刚好是香炉对正的位置。把供品摆放在供桌上,跟着敬虔的持香下跪,祷告祈福,然后,便把香插在香炉上。当香燃烧到一半左右,就可以开始进行烧衣。这时要预备一个聚宝盆或香炉等,把纸衣逐一焚烧。

仁威庙的建筑风格

广州仁威祖庙:一座凝聚岭南古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千年古寺

广州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很多人都喜欢来广州旅游。广州拥着着众多旅游景点,其中有很多知名的景点,如:广州塔,长隆旅游度假区以及白云山。但如果你想了解最真实的广州,小编一般推荐他去西关。西关拥有了太多太多广州发展的印记了。

其中不说如果说拥有众多印记,那就是荔湾区和越秀区,就拿陈家祠到恩宁路荔湾湖这些地方,都可以说是见证了整个广州的发展历程,但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事一个小众寺庙,它叫仁威庙,坐落在荔湾湖公园附近的一个精致的庙宇。

这座寺庙名字就是叫仁威祖庙。仁威祖庙位于于广州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旧泮塘乡内,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仁威祖庙面积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确实是十分的精致,并且仁威祖庙也曾经是周边最大的一个庙宇了。

仁威祖庙是修建于宋朝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半躺恩洲十八乡最大,最老的道教庙宇了,里面的一些文物的价值真的是很难以用价值来衡量。仁威庙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些木雕之类的,堪称无价之宝,几乎是能够和一些千年老祠堂相比,艺术价值真的很高。

刚刚走进仁威庙,最为显眼的就是“海不扬波”四个大字,也就是比喻太平无事,正是因为广州经常遭受到台风的侵袭,人们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才会有这4个大字来保佑人们安安全全度过台风期。仁威庙供奉的是道教的真武帝,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北帝或者水神,当地乡民因为感恩于神,祈求福气,避免灾祸而供奉真武帝。

到了仁威庙除了祈愿,还可以感受一下他们的建筑文化。一个是庙宇整体建筑,花岗岩石柱,搭配石狮子,宏阔大气。主体建筑东西阔40米,南北深54到60米,乃是砖木混合结构,不同于南方纯木结构的秀气,砖瓦结构的华丽,这里到是更显得深沉稳重。其次便是庙宇的雕刻,陶塑人物、麒麟、祥云、吉祥纹、戏曲人物栩栩如生,生动传神。让人不禁感叹当年前辈的雕刻塑造的艺术,多层次通雕,把浮雕、沉雕和原调用于一个画面中,集砖雕、丹青、灰雕、木刻于一体,集中了岭南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称为“桂殿兰宫”。

这里面还有很多秘密,不是一言两语就能够解决的,所以这些问题还是要等着你去探究,希望你能够在此驻足,更好地体会到其中的秘密。如果你到了广州一定要来这里看看,可以乘坐8/25路公交车到仁威庙站,也可以乘坐55路公交车到泮塘站下车,听说地铁5号线也是可以的,只是要多走一段路。这么好的一个地方,还不赶紧安排起来吗?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泮塘路

仁威庙的介绍

仁威庙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讲究富丽堂皇,并且是中国各种雕刻艺术事例汇聚的结晶。它的主体建筑略呈梯形,占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庙内的木雕十分精致,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彩。而顶部为五山风火山墙。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它的精美的木雕、粗犷的石雕、剔透的砖雕,曾被誉为“桂殿兰宫”。----仁威庙的建筑艺术 。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仁威庙诞,在庙会期间,乡里活动丰富多彩,像盛大的宗教节日,人人都会履行参神、进香、唱八音等喋喋不休、孜孜不倦的心灵沐浴。

据说,当年仁威庙是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宏大的庙宇,其占地达五百余亩,庙前就有一个大水塘。而庙内楹联很多,其中有“旭日珠江源接香浦石门四海同沾帝力,龙津连泮水通虹桥荔岸千秋共浴仁威”;又有一联如“仁敷四海,威镇三城”(上联指孔子,下联指关公)等都是联迹经典,仿佛仁威刚柔并济,互为观照。顾盼咀嚼之间,令人萌生奇思异想;那无论是喜庆或寂寥的日子,平凡或重大的日子,快乐或忧愁的日子,丰收或饥荒的日子……仁威庙总在默默地迎候专程前来烧香拜神的善男信女,他们祈求逢凶化吉,交个好运;他们祈求日子太平,风调雨顺……而令人无限神往的境界是,庙外有广袤的飘送芳香的荷塘,迎风婀娜绽开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淡红花朵,向人微笑、颔首;而庙内香炉中升起袅袅烟环,奇香盈室,灰渺缭空的曼妙青烟为遒联雅迹罩上一层氤氲的柔光灵雾……这氛围,简直像是古代名士的墨斋宝居了!可它却是乡间民众的慈航善苇,即便渡不尽那漫长岁月中许多苦厄众生,却足以成就为支撑民生信仰的精神家园了。

白茫茫的*雨霏霏,淹没了仁威庙前的荷香水塘,心灵枯槁的热火岁月,庙堂影像形同废墟,没有涟漪的水,尘封了祈语如织的波纹,只剩得庙宇的灰飞,满地愁思地摇曳、残喘。昔日光景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孙科任广州市长,乡民害怕征用该庙,就将仁威庙堂改为一所学校。到建国初期,这里又办起工农业余学校、西村第一中心小学、泮塘小学,还有部分房舍做了泮塘街派出所。60年代“闹革命”,派出所撤销,干脆又在庙中办起了塑料厂……一座神庙的命运在风雨中飘摇,废物利用似的苟且存活都不行,“破四旧”的“革命小将”们索性毫不留情地将庙里的神像砸得粉身碎骨。可幸的是,泮塘的乡民为了保护仁威庙那些精致雕刻的梁柱,连夜用灰泥将梁柱的雕刻覆盖起来,才令这些精美的民间艺术精品得以保存下来。直到198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才为仁威庙的不公待遇“平反”,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香火鼎盛的仁威庙宇正逐步恢复它历史的原貌及尊颜。

仁威庙坐落于广州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旧泮塘乡内,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它是当时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宇。史籍记载:仁威庙始建于宋朝皇祐四年(1052年)。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和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修建。清朝乾隆年间重修的,该庙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重建时增设了后二进建筑和东序。

仁威庙和(仁威庙求什么最灵验)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4144.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