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大田县属于哪个市)
非常感谢大家对大田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
文章目录列表:
1.韩国大田这座城市的详细资料谁知道
2.大田县是属于哪个市
3.大田种植和温室栽培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作物产量?
4.大田似层状混合岩化作用
5.关于大田的历史
6.机插秧大田怎样选择除草剂?
韩国大田这座城市的详细资料谁知道
1 韩国城市之大田简介
21世纪是城市间的竞争时代、形象的竞争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大田市制定了城市经营战略。即,把以文化,经济,科学为中心的大田来作成一个品牌,通过构筑最完美的城市形象、与其他竞争城市拉开距离来提高大田市的知名度。
It\'s Daejeon的意思就是“这就是大田”。
It\'s中“I”是interesting的缩写,它的意思是“生活充满乐趣,富有的城市”。
“t”是Tradition Culture的缩写,它的意思是“拥有优秀传统和多样文化的城市”。
“S”是Science**amp; Technology的缩写,它的意思是“科学的城市,有发展前途的城市”。它另一方面又代表着大田是尖端科学技术的中心要地。
大田拥有多样的地理、人文、经济、社会及文化等丰富财产。It\'s Daejeon这个品牌图案就是根据大田的这一特点开发出来的。品牌标志采用的字体自然而充满活力,这象征着大田是开放的,是丰富多样的有发展前途的城市。其运用的手法给人以有趣儿和简练的视觉感受。摒弃了保守而古板的态度选择了亲切而欢快,拉近与世界人民的距离。通过运用不同的色调,像征怒放的鲜花,给人以温柔,安详的感觉。总之,整体上看它是从感性上表现着大田是置身于自然的田园城市,富有的文化城市,不断发展的有未来前途的城市形象。
2 自然环境
数理学位置
大田位于东经127°33\'21\"~127°14\'54\"北纬36°10\'50\"~36°29\'47\"与雅典,里斯本,圣佛朗西斯科等城市位于相同的纬度。
地理学位置
大田位于南韩的中部,是通向岭南和湖南的道口。距离汉城167.3公里,距离釜山294公里,距离光州169公里,又是京釜线,湖南线高速公路的分岔点,是韩国的交通要地。当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地铁完工后,大田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中心地
大田地形是在鸡龙山,鸡足山,食藏山,万仞山等群山环绕着的典型的盆地地形。这些山位于从此发源的甲川,柳等川,大田川的边沿地带。大田就是由这3个地下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大田的水系是由甲川,柳等川,大田川这3大地下川和其支流构成。它们全部发源于南部,自南向北川城而过最后流入位于北部的韩国四大江河之一的锦江。围绕着大田四周的山地,与3大川边沿冲击而成的冲击地以及之间的丘陵从很早以前就被用作农田居住地而成为了大田的生活基地。大田市的行政区域大体上是以这3个河川为中心而划定。即由大田川东面的东区和大德区,大田川和柳等川之间的中区,柳等川和甲川之间的西区,甲川西面的儒城区组成。
3 大田气候简介
温度
四季分明,位于温和的中纬度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在8度-14度。最热的月份是8月,平均气温在20度-26度。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是4度-零下20度。大田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是12.1度。8月份的平均温度是25.5度,1月的平均温度是-2.3度。大田气温分布主要代表韩半岛中部以南的气温特征。
降雨量
韩国的降雨大部分集中在夏季,降雨量随季节变化很大。年平均降雨量113.3mm。受北太平洋高气压的影响,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55%。12月的降雨量最少。从最近10年来的大田地区降雨量的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下暴雨的情况在不断增加。
风气流
根据大田地区各季节的风配图可知在年中最常见的是西南风,年平均风速在1.8m/s,春季风速在2.3m/s,风力最强。夏季风速在1.8m/s。受热带性的低气压影响时经常是强风伴着暴雨。秋季风速在1.4m/s,风力最弱,冬季风速1.5m/s。由于受大田的地形影响和其他地区相比西北风少一些。
四季
韩国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大田地区迎春花在3月23日左右开花,金达莱在3月27日左右开花,樱花在4月4日左右开花。燕子一般在4月9日左右回来。通过对1969年到1990年气象观测统计大田的第一次下霜平均是在10月17日最后是在4月15日。第一次下雪是在11月18日,最后是在3月17日。开始结冰是在10月。大田是韩国中部地区通向南部地区的必经之地,气候特征有着中部和南部的双重特点.
4 大田街市简介
大田县是属于哪个市
问题一:三明市到大田县的长途汽车里程是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35.3公里
起点:三明市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东新二路行驶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新市北路
2.沿新市北路行驶900米,过左侧的气象大楼约180米后,直行进入新市北路
3.沿新市北路行驶350米,直行进入新市中路
4.沿新市中路行驶540米,过左侧的三明市城区商会大厦,稍向右转进入江滨南路
5.沿江滨南路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江滨南路
6.沿江滨南路行驶450米,在第1个出口,朝沙洲路方向,直行进入江滨南路
7.沿江滨南路行驶2.1公里,左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810米,稍向右转进入长深高速
9.沿长深高速行驶5.7公里,朝永安/龙岩/泉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730米,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11.沿长深高速行驶43.7公里,朝永安南/大田/泉州/G7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山枢纽立交桥
12.沿吉山枢纽立交桥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泉南高速
13.沿泉南高速行驶67.9公里,在大田/S306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800米,直行
15.行驶630米,右转进入温泉路
16.沿温泉路行驶620米,过石牌桥,右转进入石牌路
17.沿石牌路行驶5.1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大田县
问题二:三明北到大田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58.3公里
起点:三明北站
1.三明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420米,左前方转弯
2) 行驶360米,右转
3) 行驶200米,直行
4) 行驶360米,在第3个出口,左前方转弯进入凤凰路
5) 沿凤凰路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虬江东路
6) 沿虬江东路行驶750米,直行进入虬江东路
7) 沿虬江东路行驶30米,在第1个出口,朝马岩生态园/沙县城区方向,右转进入三官堂路
8) 沿三官堂路行驶180米,过西大桥约160米后,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三官堂路
9) 沿三官堂路行驶600米,过右侧的海尔热水器沙县专卖店约140米后,左转进入新城西路
10) 沿新城西路行驶420米,直行进入新城西路
11) 沿新城西路行驶450米,直行上匝道
12) 沿匝道行驶650米,过沙县互通主线桥约390米后,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13) 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110米,过沙县互通主线桥约2.0公里后,直行进入淘金山隧道
14) 沿淘金山隧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15) 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14.0公里,过陈大一桥,直行进入岭头2号隧道
16) 沿岭头2号隧道行驶3.2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17) 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1.5公里,过岭头大桥,直行进入岭头1号隧道
2.沿岭头1号隧道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3.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48.7公里,朝永安南/大田/泉州/G7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山枢纽
4.沿吉山枢纽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泉南高速公路
5.大田县内驾车方案
1) 沿泉南高速公路行驶19.6公里,过西洋二桥,直行进入西洋隧道
2) 沿西洋隧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泉南高速公路
3) 沿泉南高速公路行驶2.5公里,过下格寨一桥约1.4公里后,直行进入竹坑山隧道
4) 沿竹坑山隧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泉南高速公路
5) 沿泉南高速公路行驶960米,过黄坂洋大桥约1.7公里后,直行进入将军架隧道
6) 沿将军架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泉南高速公路
7) 沿泉南高速公路行驶14.6公里,过城口大桥约1.8公里后,直行进入延京隧道
8) 沿延京隧道行驶310米,直行进入泉南高速公路
9) 沿泉南高速公路行驶11.1公里,过小湖大桥约1.1公里后,直行进入桃山隧道
10) 沿桃山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泉南高速公路
11) 沿泉南高速公路行驶5.0公里,过上坂大桥,直行进入宽田隧道
12) 沿宽田隧道行驶330米,直行进入泉南高速公路
13) 沿泉南高速公路行驶230米,直行进入红布崎隧道
14) 沿红布崎隧道行驶410米,直行进入泉南高速公路
15) 沿泉南高速公路行驶830米,在大田/S306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6) 沿匝道行驶1.4公里,右转进入S306
17) 沿S306行驶380米,过左侧的海尔专卖店石牌店约190米后,右转进入石碑路
18) 沿石碑路行驶870米,过福田桥约70米后,直行进入福田大道
19) 沿福田大道行驶60米,过福田桥,直行进入福田路
20) 沿福田路行驶,过福田桥约220米后,直行进入福田大道
21) 沿福田大道行驶2.2公里,过南门桥,直行进入建山路
22) 沿建山路行驶1.7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大田县
...>>
问题三:三明市到大田县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135.2公里
起点:三明市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东新二路行驶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新市北路
2.沿新市北路行驶900米,过左侧的气象大楼约180米后,直行进入新市北路
3.沿新市北路行驶350米,直行进入新市中路
4.沿新市中路行驶540米,过左侧的三明市城区商会大厦,稍向右转进入江滨南路
5.沿江滨南路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江滨南路
6.沿江滨南路行驶450米,在第1个出口,朝沙洲路方向,直行进入江滨南路
7.沿江滨南路行驶2.1公里,左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810米,稍向右转进入长深高速
9.沿长深高速行驶5.7公里,朝永安/龙岩/泉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730米,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11.沿长深高速行驶43.6公里,朝永安南/大田/泉州/G7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山枢纽立交桥
12.沿吉山枢纽立交桥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泉南高速
13.沿泉南高速行驶67.9公里,在大田/S306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800米,直行
15.行驶630米,右转进入温泉路
16.沿温泉路行驶360米,过左侧的海尔(石牌店)约260米后,右转进入石牌路
17.沿石牌路行驶5.1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大田县
问题四:大田到三明多远? 走省道108公里,走高速144公里,这只是个大概数据,起点和终点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五:沙县到大田有多少公里? 如沙县经过市区再到大田的话是150公里,沙县至三明30左右,三明至大田120左右
问题六:三明到大田有走高速的车吗?都在几点? 三明到大田的高速公路已经修好了。也已经通车了。到三明北。高速公路上差不多1小时10分钟。75块钱。三明南还没有完工。耿走国道110公里,要将两个小时左右
问题七:请问泉州到大田有多少公里?谢谢 在 泉州市 ,从 泉州汽车客运中心站(北门) 到 *** 三明市大田县城关 ,全程 160.9公里
问题八:福州到大田的长途汽车里程是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242.3公里
起点:福州市
1.福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沿乌山路行驶340米,直行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460米,直行进入白马中路
3) 沿白马中路行驶90米,右转进入斗池路
4) 沿斗池路行驶540米,左转进入西环中路辅路
5) 沿西环中路辅路行驶260米,直行进入西环中路
6) 沿西环中路行驶430米,直行进入西环南路
7) 沿西环南路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浦上大道
8) 沿浦上大道行驶60米,直行进入二环快速路
9) 沿二环快速路行驶50米,直行进入二环快速路
10) 沿二环快速路行驶3.1公里,朝湾边大桥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1) 沿匝道行驶540米,直行进入福湾路
2.沿福湾路行驶5.7公里,直行进入福诏高速
3.沿福诏高速行驶80.2公里,在菜溪岩服务区出口,稍向右转进入菜溪岩服务区
4.沿菜溪岩服务区行驶800米,直行进入福诏高速
5.沿福诏高速行驶24.0公里,朝大济/永春/龙岩/S1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蒲峰枢纽
6.沿蒲峰枢纽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莆永高速
7.沿莆永高速行驶49.2公里,朝龙岩/S10/G72/德化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溪枢纽立交桥
8.沿溪枢纽立交桥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泉南高速
9.沿泉南高速行驶65.2公里,在大田/S306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450米,直行
11.三明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620米,右转进入温泉路
2) 沿温泉路行驶620米,右转进入石牌路
3) 沿石牌路行驶5.1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大田县
问题九:三明市 大田到梅山多少公里 20分 驾车路线:全程约52.1公里
起点:大田县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凤山西路行驶180米,过右侧的家佳友购物中心,直行进入凤山中路
2.沿凤山中路行驶54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香山路
3.沿香山路行驶4.6公里,左转
4.行驶290米,左前方转弯
5.行驶770米,右前方转弯
6.行驶320米,左前方转弯
7.行驶1.1公里,右前方转弯
8.行驶230米,左前方转弯
9.行驶1.5公里,右前方转弯
10.行驶330米,左前方转弯
11.行驶440米,左前方转弯
12.行驶710米,左前方转弯
13.行驶70米,右转
14.行驶200米,右前方转弯
15.行驶1.4公里,左前方转弯
16.行驶2.5公里,右前方转弯
17.行驶150米,右转
18.行驶1.8公里,右前方转弯
19.行驶360米,左转
20.行驶5.0公里,右转
21.行驶180米,右前方转弯
22.行驶500米,左前方转弯
23.行驶480米,右前方转弯
24.行驶190米,左前方转弯
25.行驶1.4公里,右前方转弯
26.行驶140米,右前方转弯
27.行驶830米,过左侧的黎明村约120米后,左前方转弯
28.行驶1.2公里,左前方转弯
29.行驶430米,过左侧的福井村,右转
30.行驶270米,右前方转弯
31.行驶7.2公里,左前方转弯
32.行驶620米,左前方转弯
33.行驶730米,右转
34.行驶210米,左前方转弯
35.行驶220米,左前方转弯
36.行驶120米,右转
37.行驶2.3公里,右前方转弯
38.行驶1.7公里,右前方转弯
39.行驶2.6公里,左前方转弯
40.行驶570米,右前方转弯
41.行驶250米,左前方转弯
42.行驶670米,右前方转弯
43.行驶720米,左转
44.行驶290米,左前方转弯
45.行驶290米,右前方转弯
46.行驶300米,右前方转弯
47.行驶430米,左转
48.行驶90米,右前方转弯
49.行驶120米,左前方转弯
50.行驶480米,左前方转弯
51.行驶1.7公里,右前方转弯
52.行驶880米,右前方转弯
53.行驶53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梅秀新街
54.沿梅秀新街行驶1.0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梅山乡
问题十:三明到大田几公里,高速现在可以走吗?如果不行的话走国道要几公里,多久走完哦 高速还没好,走国道110公里,要将两个小时左右
大田种植和温室栽培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作物产量?
大田县属于福建省三明市。
大田,别称“岩城”,位于福建省中部,设县始于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大田是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高山硒谷,是中央苏区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城、福建省河长制发源地。
大田县特点:
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系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3.07%,大田土堡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国家AAAA级景区1个、AAA级4个、中国传统村落16个,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首批全国生态旅游胜地、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地。
孝道、民俗、戏曲等特色文化兼容并蓄,有板灯龙、红_制作技艺、朱坂“阔公戏”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讲四美三热爱”发源地,先后摘取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级平安县等殊荣。
以上内容参考:三明市大田县人民政府—综合概况
大田似层状混合岩化作用
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生产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是增大温室采光面的透光率,改善光照条件,充分利用光能。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温室内光照的强弱,和见光时间长短是决定光合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既是植物提高光合产量的主要条件,又是温室在寒冷天气条件下的热量来源。室内光照强度,除决定于季节变化之外,还受温室透光面的形状、角度,塑料薄膜种类与状况、温室支架与群体结构等因子的影响。
透光面角度,据山东农业大学邢禹贤教授的研究得知,随着坡面与地面夹角的变化,其太阳透光率和入射能量明显发生变化。从12月到翌年2月的3个月中,采光面在10度时,正午太阳光入射量为6467千焦耳/米2?℃?小时;采光面在20度时,太阳光入射量为7557千焦耳/米2?℃?小时,比10度时增加16.9%;采光面在30度时,太阳光入射量为8699.7千焦耳/米2?℃?小时,比20度时增加15.1%;而40度时,增加的更多。
因此,我们建造温室时,在不影响防风保温性能的前提下,只要条件允许,透光面角度越大,越有利于透光。
此外,如前面所述采光面形状、薄膜种类与状况、采光面与后坡面的投影比例、张挂反光幕等,都能显著影响温室内的光照条件。
2、延长光照时间。冬季日照时间短,在不明显影响保温的条件下,清晨应尽早拉揭草帘,下午晚放草帘,阴天也应适时揭放草帘,以便充分利用阳光,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产量。
3、提高作物自身的光合效率。选用耐弱光、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要用600倍“天达—2116”药液、或康凯、芸苔素内酯、光合微肥等药液连续多次细致喷洒植株,启动作物自身的生命活力,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
4、维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适宜温度。植物的光合强度与温度关系密切,每种植物只能在适意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蔬菜作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是0--2℃,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宜温度为25-30℃,高于35℃光合作用明显下降,40-45℃时光合作用停止。因此,栽培蔬菜时,为提高其光合效率,减少呼吸消耗,应把室内温度调整到最适宜或基本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5、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提高光合效能。
6、科学合理地供水施肥: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植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矿质元素是植物细胞营养所必需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通过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科学地适量、适时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肥,适时、适量灌水,保证肥水供应,源源不断地满足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需求,提高植物的生命活力,也是提高光合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7、调整群体结构,尽量增大和维持大而有效的光合面积。植物体是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绿色工厂,叶片就是车间,叶绿体和叶绿素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生产有机物质的能量转换器,因此叶面积与叶绿素是影响光合产量的又一主要因子。
①、叶面积指(系)数:叶面积大小用叶面积指数表示。一般在露地条件下,植物叶面积指数小于3时,则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减少而下降,若叶面积指数大于5以后,因叶片相互遮荫,光照条件恶化,光合产量反而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下降。比较合理的叶面积指数为3--5。所以与产量成正相关的只是有效叶面积。在生产实践中,千万不能盲目扩大叶面积,以免造成浪费,消耗肥水,恶化光照条件,引起产量下降,反而得不偿失。
鉴于温室内光照强度明显低于露地条件的光照强度和室内光照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为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有效叶面积,首先在定植时要做到前密后稀,前矮后高,并在管理中维持总体高度不超过温室高度的2/3;应实行合理密植,或变化性密植,实行南北行向,减少行间遮荫;要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尽快促进前期叶面积的扩大,控制后期的叶面积指(系)数,使之维持在2—2.5(经验数据)之间;要及时剪除过密的枝叶与衰老叶、病残叶,适时落秧,避免相互遮荫,维持大而有效的叶面积,增加光合产量。
②、叶龄与叶动态:作物的幼叶光合能力很弱,待完全长成壮叶时,光合能力最强,叶片衰老后,光合能力又迅速下降。因此在温室管理上,前期应尽量满足其光、温、肥水条件,促其早发叶、快长叶,尽快扩大叶面积,以增加产量。但是,随着作物的生长,叶面积指数扩大,互相遮荫现象逐渐加重。因此当叶面积指数达2.5时,又应控制其继续增长,及时抹除嫩芽,嫩梢,摘除基部衰老叶片,增加壮龄叶片比例,减少消耗,改善光照条件,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
8、增加叶绿素含量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密切相关。叶色深绿、叶绿素含量高的叶片,其光合强度明显高于叶色浅、叶绿素含量低的叶片,有时相差达2-3倍。叶绿素和植物体内其他有机物一样,经常不断地更新,例如菠菜的叶绿素,72小时后可以更新95%以上。
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温度、水分及矿质营养供应状况密切相关。
光照: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作物叶片只有依靠光才能生成叶绿素,转变为绿色。
温度:叶绿素生成要求一定的温度,一般其形成的最低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40-48℃,最适宜温度为26-30℃。
水分:叶片缺水,不仅叶绿素形成受到阻碍,而且还加速叶绿素的分解,所以当作物遇干旱后,叶绿素受到破坏,是导致叶片变黄的主要原因。
矿质元素:氮、镁、硫、铁、等元素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是形成叶绿素必不可少的条件。如:缺氮则叶片黄绿,氮充足时,叶色深绿;缺镁,叶绿素难以形成或遭破坏而表现叶脉间失绿变黄。
综上所述,为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生产率,同样也必须改善光照条件,保持适宜温度,改善水分及各种矿质元素的供应状况。
9、选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和较强的适应性,丰产性。在同等的条件下,它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温室蔬菜栽培,应根据温室的特点,选择那些既耐弱光、耐低温,又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生长势强、优质、丰产的中晚熟品种,以获取高额产量和高效益。
10、整地时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栽植后及时用1000倍“旱涝收” 或600倍壮苗专用型“天达—2116”药液灌根,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加深活土层厚度,促使深层土壤疏松通透,为根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根系发达,从而达到根深叶茂,光合生产率高之目的。
11、协调、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既要保障植株健壮的长势,又要让其不断地分化花芽与开花结果,最大限度地延长其生产周期,增加产量。
12、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维持作物健壮的生长势,获取优质高额产量。
关于大田的历史
505地区混合岩化作用前人曾做过大量工作,但是其岩石命名和成因存在不同意见,岩石命名概念颇为模糊和混淆,如闪长质混合岩,混合岩化闪长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质混合岩、退变质麻粒岩等等,而且没有明确区分期次关系。
我们研究确定,在505地区,除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外(中条期产物),还有一次似层状混合岩化作用,其产物是指脉体和基体界限比较清楚,或脉体(浅色体)有很大宽度(厚度),其中有大量斜长角闪片麻岩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暗色体(基体),浅色体有一定结晶分异等特征的岩石,沿断裂带以似层状-脉状分布为特征,而且明显晚于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产物。
4.3.1.1 混合岩分布
505地区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在平面上分布于F1近E-W走向构造带和F3构造带,总体上是顺层、脉状为基本特征,组成近东西向混合岩化-交代带(图4.13)。
图4.13 大田505地区地质构造与铀矿化示意图
Pt1Kma—钾长石变斑晶花岗片麻岩(含眼球状片麻岩);Pt1Kmb—角闪斜长片麻岩(含斜长角闪岩);Pt1Kgm—混合岩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Pt1Kmc—碎裂白云母化斜长角闪片麻岩;δm2—均质混合岩(原图为闪长质混合岩、混合闪长岩);FQ—长英质脉体;μ—基性岩脉;F—断层及编号;PL—劈理化带;Э—爱曼异常;UTh—铀钍混合异常;U—铀性异常;Ⅰ,Ⅱ—矿化带及编号
在地表,均质混合岩以厚度几十厘米,大者几米到30~40m不等的脉体分布,与斜长角闪岩的界限清楚,其走向近E-W向。均质混合岩呈脉状、枝状,产状陡倾向南,总体与斜长角闪岩、斜长片麻岩等变质岩的产状一致。地表路线可以圈出几个较大的均质混合岩脉体,其中仍包含有斜长角闪岩、斜长片麻岩的残留体。残留体基本保留变质岩地层的产状。
根据统计的四个钻孔岩心观察和编录资料,各个钻孔中揭示的混合岩的层数、单层厚度以及累积厚度不同(表4.2),显示混合岩在垂向上呈多枝(层)状分布。均质混合岩与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的界限清楚,其界限产状大部分较陡,与斜长角闪岩(片岩)的片理大体一致,部分呈近水平。
表4.2 505Ⅰ号带钻孔揭露混合岩累计厚度及矿化地质特征简表
续表
钻孔中多层均质混合岩和斜长角闪岩(斜长片麻岩)层难以和地表一一对应,在混合岩内斜长角闪片麻岩呈残留体,保持原有产状,其片麻理南东倾,与岩心轴夹角多在45°~50°之间。
4.3.1.2 混合岩岩石学特征
混合岩岩石薄片鉴定结果显示:“基体”是区域变质岩,主要是斜长角闪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脉体”主要是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组成。长石以斜长石(更长石、钠更长石)为主。斜长石具有聚片双晶和卡钠联晶,钾长石一般无双晶,或条纹长石形式出现。石英含量有较大的变化,部分岩石存在大量石英。暗色矿物少量黑云母,出现榍石、锆石等副矿物。
混合岩化表现为广泛发育交代结构:新生的石英,石英-斜长石,斜长石浅色体;蠕英石结构;黑云母团块的暗色体;条纹长石,由钾长石为主晶,钠长石呈树枝状;新生斜长石、石英包裹原岩斜长石;部分具有花岗结构,表明混合岩化中有岩汁参与。
似层状混合岩化形成有黑云母斜长混合岩、钠长岩、白云母混合花岗岩、黑云母二长混合岩、角砾状混合岩六类主要的岩石类型,发育有长英质脉体(图4.14)。
图4.14 长英质脉体切穿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和基性岩脉体露头素描图
①斜长角闪岩;②基性岩脉;③含灰色石英长英质脉体;④混合岩脉
在F3断裂带中亦见这种这种长英质脉体,产出在构造带中的混合岩边部或附近。镜下见有长石双晶弯曲,石英裂纹等韧-脆性变形特征。这些脉体空间分布总体上近E-W向,少量近南北向,在空间上与混合岩伴生。我们认为这是混合岩化作用晚期分异作用的产物。
值得一提的是,区内还发育似伟晶岩脉体和花岗岩脉体,多见近东西走向产出。似伟晶岩脉体,石英主要成分,可见肉红色长石,呈细脉状,宽2~5cm,有时石英呈小透镜状,大体顺层穿插在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已分析的一个样品其中 SiO276.33%,K2O 5.07%,Na2O 2.57%,富碱质,钾大于钠。细粒花岗岩脉体,呈10~20cm宽度的脉体。穿插在花岗片麻岩中细粒花岗岩脉,岩脉化学成分富硅富碱,SiO273.85%,K2O 5.95%,NaO22.86%,钾大于钠。这种似伟晶岩脉体和花岗岩脉体明显富碱质,且钾大于钠,应是更晚期活动的产物,大体与晋宁期花岗岩相当,具有岩浆-分异侵入成因。
混合岩和混合岩化变质岩遭受强烈退变质蚀变。退变质蚀变较早期主要表现为角闪石、斜长石的黝帘石-绿帘石化、部分绿泥石化、角闪石的黑云母化等,晚期常见黑云母受热水溶液的作用蚀变为白云母、绿泥石、斜长石变成绢云母或黏土。退变质蚀变常见伴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化,或有辉钼矿产出。黑云母、白云母和绢云母这些矿物都含有钾,实质上晚期的退变质蚀变是一种钾质交代蚀变。它们沿构造带发育,从地表和钻孔岩心观察看往往呈团块状或层状等分布。以后有关章节还将讨论退变质蚀变与铀矿化热液蚀变区别。
在混合岩和混合岩化岩石中发育岩石的韧-脆性变形,如存在于孤立残留体中的斜长石双晶纹弯曲、斜长石和石英破碎等变形特征;新生浅色主要沿片理和片麻理方向(S1)形成,或呈团块状,局部可见由于黑云母(白云母)定向,形成新的面理(S2),S2基本上平行于S1,或者S2受剪切构造控制,剪切构造与片理和片麻理一致等,表明混合岩化(新生浅色体)可能主要沿近东西向韧-脆性构造发育。北东向F3断裂中充填有混合岩,并有长英质脉体,在长英质脉体中长石韧-脆性变形和石英裂纹更发育,同时强烈的钾长石化、绿泥石化和白云母化,表明是F3断裂控制混合岩的形成,并长期有构造变形和热液蚀变作用。
4.3.1.3 混合岩地球化学特征
采集和选择了均质混合岩、斜长角闪岩、长英质脉体和混合角闪斜长片麻岩八个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等离子光谱分析方法分析岩石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
(1)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均质混合岩总体上显示较高的硅,较高的碱质组分,Na2O>K2O 的特征。SiO2在65%~69%,在成分上为花岗闪长岩类范畴。碱质(Na2O+K2O)变化在4.64%~8.16%,其中是黑云母二长均质混合岩(DT-Y27)碱质含量较高,部分白色均质混合岩样品化学成分,SiO2达71%,Na2O(5.44%)>K2O(2.36),Na2O+K2O为7.8%,具有富硅、富碱(钠)的特征。
在岩浆岩岩石全碱-硅(TAS)上,混合岩主元素化学成分上落入花岗闪长岩类,少量落入二长岩类和花岗岩类区域,表明混合岩岩石化学成分上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类或英云闪长岩类(图4.15)。
从碱质和铝质判断,均质混合岩类化学成分总体上为过铝质,多数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少数均质混合岩和长英质脉体为K2O>Na2O,落入高钾钙碱性系列内或个别钾质低而落入低钾系列。
图4.15 大田地区混合岩类全碱-硅(TAS)分类图上投影
第1~5组岩石同图4.1分类图中:Ir—Irvine分界线,上方为碱性,下方为亚碱性1—橄榄辉长岩;2a—碱性辉长岩;2b—亚碱性辉长岩;3—辉长闪长岩;4—闪长岩;5—花岗闪长岩;6—花岗岩;7—硅英岩;8—二长辉长岩;9—二长闪长岩;10—二长岩;11—石英二长岩;12—正长岩;13—副长石辉长岩;14—副长石二长闪长岩;15—副长石二长正长岩;16—副长正长岩;17—副长深成岩;18—霓方钠岩/霓霞岩/粗白榴岩样品分组:第1组为长英质脉体;第2组为斜长角闪岩;第3组为二长均质混合岩、白色均质混合岩、白云母均质混合岩、灰白色均质混合岩和中粒灰白色混合岩;第4组为蚀变混合岩化片麻岩;第5组灰白色混合花岗岩
从钾、钠、钙、铝与SiO2判断岩浆演化趋势,一般讲随SiO2增加Al2O3和CaO明显线性减少,Na2O、K2O线性增加,505地区均质混合岩类总体上其成分变化很大,总体上不具有岩浆演化趋势,表明这种系列岩石不是岩浆及其演化的结果。均质混合岩成分Na2O、K2O含量变化较大,没有演化的趋势,这和混合岩化是硅质和碱质等活动组分交代的特点是一致的。但随SiO2增加Al2O3和CaO略有减少,显示略有演化趋势。这和后面要讨论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一致的,它显示混合岩化可能是深熔分异作用产物。
均质混合岩主要元素成分与斜长角闪岩比较,含量明显增加的氧化物有:Na2O、SiO2、Al2O3;略有增加的氧化物有:K2O;明显减少的氧化物有:MgO、CaO、Fe2O3,稍有减少的氧化物有:TiO、Cr2O3。其他的元素氧化物含量没有本质的差异。
均质混合岩主要成分组成及其变化,说明混合岩化作用主要是碱质和硅质的加入,交代的结果。这种成分变化和元素的迁入、迁出过程与常规的碱交代作用不同,一般碱交代时常常是岩石中碱质交代石英等矿物,即加碱去硅,而505地区混合岩化是一种石英-长石质的物质的集中(出熔呈脉体)或有岩汁加入形成的。与混合岩伴生的长英质脉体开始出现K2O>Na2O,反映混合岩化晚期分异产物。
(2)混合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选择均质混合岩、变质岩,以及基体(古成体)和脉体(新成体)样品18件,在西南冶金地质测试中心用ICP-MS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表4.3),均质混合岩三种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可能有三种成因:
表4.3 攀枝花505地区变质岩、混合岩、长英质脉体以及矿化岩石稀土元素分析(10-6结果一览表
*280所送样和分析;其余均为本课题组送样测试;分析方法:ICP-MS;测试单位:西南冶金地质测试中心。
1)LREE轻度富集,HREE平坦,无Eu的异常,轻重稀土分离,如DT-Y10细粒白色混合岩(ZK2201 279m)(图4-16),DT-Y17中粗粒白色混合岩(ZK2801 492m)(图4-17)。可能是变质-混合作用,浅色体由变质分异形成,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具有继承性,与变粒岩和斜长片麻岩等原岩稀土分布型式一致。这是常见的混合岩化作用产生的浅色体的稀土元素特征。
2)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有明显的正异常。LREE轻度富集,HREE平坦,如DT-Y14、DT-Y12、DT-Y04二云母混合岩或混合花岗岩(图4.17),它与变质岩稀土不同,可能是早期深熔流体分异产物注入形成的。
3)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有明显的 Eu 负异常,HREE 相对富集,呈 V 字形配分曲线(图4.16),如DT-Y03(ZK2202钻孔揭露的矿化带附近的岩石),DT-Y21(有放射性异常的强硅化的斜长片麻岩),这种稀土配分型式通常是岩浆晚期或拉张环境中形成的A型花岗岩稀土特征,这可能表明505地区混合岩化深熔分异晚期岩汁的产物。
图4.16 5050地区混合岩和变质岩稀土元素CI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
DT-Y19—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DT-Y21—有异常、强硅化混合岩;DT-Y27—含斜长石变斑晶白色混合岩;DT-Y22—含黑色斑块状石英的长英质脉体;DT-Y03—混合岩有斜长角闪岩残留;DT-Y10—细粒白色混合岩(暗色矿物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样品DT-Y27(取自ZK1601 144m)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曲线很特别,轻重稀土总量特别高,轻稀土元素特别富集(含量接近稀土矿异常),中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有明显的Eu负异常。这种分布型式很可能反映了晚期深熔已分离结晶的流体注入形成的。DT-Y27岩石已有铀异常反应。
长英质脉体有两种稀土分布型式,一种是,LREE、HREE分离,有Eu的负异常,大体上与上述晚期流体注入形成的混合岩一致,如DT-Y22产于I-1矿化地段长英质脉体(图4.16);另一种是具有Eu的正异常,它与早期注入流体混合有关的混合岩的稀土分布型式一致,如DT-Y23,产于区域性构造带F3内的长英质脉体(图4.17)。
混合岩化的石榴子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具有Eu的负异常,但重稀土明显富集。Eu 的负异常可能由混合岩化作用引起,而重稀土对于石榴子石是强相容元素,在深熔混合岩化过程中应是保留在石榴子石残留物中,所以含石榴子石的变质岩石重稀土富集。
图4.17 505地区混合岩稀土元素CI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
DT-Y14—中细粒白色混合岩;DT-Y04—混合岩;DT-Y12—含白云母混合岩(含暗色矿物);DT-Y17—中粒白色混合岩,暗色矿物少;DT-Y23—含黑色条状石英的长英质脉体;DT-Y10—细粒白色混合岩(暗色矿物少)
4.3.1.4 混合岩新成体和古成体稀土元素特征
将混合岩的新成体(浅色体、暗色体)和古成体(原岩)样品作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见表4.3,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型式如图4.18所示。浅色体相对于原岩角闪(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来讲,稀土型式完全不同,有明显的Eu的负异常,中间稀土稍有富集,重稀土稍有亏损。暗色体稀土相对于原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在轻稀土元素部分大体相同,但中间稀土和重稀土元素部分相对平坦。这表明新成体形成过程中由于矿物组成发生变化,与原岩(古成体)相比发生稀土元素的分离,这符合熔融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新成体的物质非完全原地,可能部分来自异地的“岩汁”或熔体。这种情况不同于一般认识,即深熔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混合岩与其原岩有基本相同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
505地区黑云母斜长角砾状混合岩的暗色体和浅色体比较(表4.4),在浅色体中明显含量增加的氧化物有SiO2、Na2O、K2O,少量增加的有Al2O3;明显减少的氧化物有Fe2O3、CaO和MgO,有减少TiO2、P2O5、MnO,很明显活动组分在矿物碎裂边缘产生交代形成浅色体,而原岩中大量暗色(铁锰等)在原岩中被活化形成暗色体中黄铁矿等。
表4.4 攀枝花505地区角砾状混合岩主要元素分析(%)结果一览表
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XRF);测试单位:国土资源部成都矿产资源监察检测中心;检出的其他元素没有明显富集未列出。
图4.18 505地区混合作用古成体(变质岩)和新成体(浅色体)稀土元素CI球粒陨石标
准化分布型式DT-Y06-1—角闪斜长片麻岩;DT-Y18-1—混合岩/围岩界线处浅色体;DT-Y18-2—混合岩/围岩界线处暗色体(有铀异常)
它们的稀土元素含量(表4.5,表4.6)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曲线也不同(图4.19)。浅色体有Eu强的负异常,轻、重稀土相对平坦,中稀土有富集,类似A型花岗岩的稀土配分曲线,而暗色体则为轻稀土富集右倾型配分曲线,基本上与斜长角闪片麻岩一致。这表明,浅色体部分可能是外来的流体物质,即在发生混合岩化时有岩浆的参与,在原岩矿物碎裂边缘混合交代,而不完全是从原岩中活动组分迁出的机理。
表4.5 505地区“角砾状”混合岩浅色体和暗色体稀土元素含量 单位:10-6
注:分析方法:等离子质谱(ICP-MS);测试单位:国土资源部成都矿产资源监察检测中心。
表4.6 505地区“角砾状”混合岩稀土元素相关参数计算结果表
4.3.1.5 混合岩化作用成因的讨论
关于混合岩的成因深熔作用(anatexis)学说由Mehnert(1968)提出,认为,浅色的半熔体加上暗色的残留体的总和指示了原岩的成分;中性副片麻岩中发生的花岗岩化(混合岩形成)总体上没有碱金属的加入,混合岩的整体部分与未受混合岩化的岩石成分相同;系统阐述了由深熔作用、交代作用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的岩石学过程。
图4.19 505角砾状混合岩稀土元素CI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
DT-Y41—浅色体;DT-Y42—暗色体
Winkler(1976)以实验岩石学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深熔实验,进一步揭示深熔作用是混合岩形成的一个基本过程。证实:原岩成分组成、压力、温度和岩石含水量是深熔作用产生混合岩岩石类型的基本因素,在高级变质作用区域内及其下部地壳,深熔作用广泛发生并产生巨量的花岗质岩浆。根据熔融体数量,可以划分选择性重熔混合岩(metatexite)和高级重熔混合岩(diatexite)。
初级或选择性重熔作用(metatexis)是指深熔作用的初始部分熔融阶段。母岩(古成体)已经局部分离成较活动部分(熔体)和不活动残余体,形成的选择性重熔混合岩岩相学上仍可以区分半熔体和残余的母岩部分,形成由古成体和新成体组成的各种混合岩构造类型。
高级重熔作用(diatexis)是指深熔作用的(递进)高级阶段,完全或近于完全熔融的阶段。熔融物质还尚未离开源地,暗色矿物也参与熔融。高级重熔混合岩的熔融部分和未融部分已不能分开,形成具有深成岩面貌的析离体构造、云染状和近于均质的岩石。随着深熔作用的递进演化,熔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将形成混合花岗岩。
与浅色体形成有关的深熔作用研究,熔融作用分为有水熔融和无水熔融。
对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变泥质岩进行脱水熔融实验(Patino et al.,1998)结果表明,试验中往往有钾长石,亦可有矽线石产生,其反应是:Ms±Bi+Pl+Qtz——Sil+Kfs+Bi+Melt;高于白云母稳定线的温压条件下,钾长石、黑云母(脱水)熔融还可以形成石榴子石。钾长石和黑云母脱水熔融意味着残留体(古成体)中应该减少,但在505混合岩中没有见到此类矿物组合。
水饱和条件下熔融实验表明,在初始物质中加入水可以使熔融温度降低至小于750℃,形成的熔融体具有奥长花岗岩的成分(Patino et al.,1998),极少形成矽线石(Sil)、钾长石(Kfs),易形成斜长石。Ebadi等指出,随CO2浓度的升高,水含量降低,花岗岩熔体逐渐向高钾低钠的方向演化。
一种浅色花岗闪长岩中混合岩化的水饱和熔融模式(Sawyer,2010)认为混合岩岩石学上,石英(Qtz)、斜长石(Pl)和微斜长石(Mc)显示熔融特征,而黑云母是稳定的,即Qtz+Pl+Mc+H2O=Melt,温度680~690℃(Busch et al.,1974;Watkin et al.,2007),形成新的斜长石和石英,少量微斜长石填隙在石英、斜长石颗粒间(Holness,2008)。在黑云母熔融,角闪石稳定在残留体中的状况,形成英云闪长质和花岗闪长质熔体,Qtz+Pl+Bt+H2O=Hbl+Pl+Tit(榍石),温度在700~750℃之间(Slagstad et al.,2005)。水饱和熔融研究认为这种产生的熔体具有高Th、U、Nb、Ta和REE,主要来自铁镁质岩石的混染,产生熔融作用的流体可能是变质流体,流体沿裂隙运移形成混合岩。
大田地区混合岩化作用产生的浅色体成分上富钠,以富斜长石(钠更长石、钠长石)、石英为主,出现钾长石(条纹长石),少量微斜长石(他形晶,填隙),黑云母是稳定的为特征,因此,大田混合岩熔体形成机理可以用水饱和部分熔融(深熔)作用模式来解释。
美国加州南Sierra Nevada岩基中一个典型的中生代变质表壳岩及其混合岩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在持久(约为150Ma)的花岗岩侵位作用下,早白垩世变泥质岩发生了角闪岩相的中高级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导致Isabella混合岩的形成;浅色体具有和变泥质岩及混合岩近平行的REE 分布模式,但混合岩中浅色体的LREE含量相对较低,具有显著的铈负异常,和变泥质岩相似,认为是由泥质岩熔融形成的(曾令森等,2005)。
发育蠕英石即斜长石+石英,蠕英石的出现表明岩石中往往同时存在斜长石和钾长石。长英质岩石中蠕英石的形成意味着降压过程的发生。形成蠕英石的组分主要源于体系自身,而不是外部环境。结合与相关结构的对比和分析,蠕英石的产生主要是长英质组分晚期分异的结果:由于K、Na(Ca)的分异,Na(Ca)(2)+沉淀,K+组分活动,SiO2亦可有一定的迁移、释放、迁移的组分更偏碱性。这种分异是岩石内部的成分和结构调整的产物,但相关组分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一般限于若干个矿物颗粒的尺度。蠕英斜长石的形成可能代表着斜长石-石英之间的一种共结,并对新生斜长石的成分起到一种缓冲作用,其过程更接近溶液而不是岩浆性质,同时表示除H2O外各种组分活动的基本结束(任留东等,2006)。
一般认为混合岩化深熔作用过程是基本上是一种等化学过程,表现在碱质的等化学,即混合作用前后岩石中碱质大致相等;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同;熔融的物质一般离开源地不远等特征。
深熔作用的产物可能会发生分异作用。有研究表明,英云闪长质浅色体可能由深熔分离结晶形成的,LREE富集,HREE亏损,具有明显Eu正异常(邓尚贤等,1997)。这种情况可能是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拉斑玄武岩)在水不饱和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的,富含斜长石,具有Eu的正异常,在熔融过程中重稀土作为相容元素保留在残留体中,而不相容元素进入熔体,熔体有可能进一步分异,那么这种过程就会产生非等化学过程特征。
505地区混合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混合岩化表现了硅质和碱质等活动组分的交代作用,部分浅色体、均质混合岩与原岩在微量元素组成具有一致性,它可能中深程度变质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经选择性重熔作用形成的。部分的浅色体、均质混合岩在微量元素组成不一致,显示具有分异作用特征;同时显示岩石有较好的结晶结构,具有V型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具有与原岩不同的微量元素特征等,可能有深部熔融源的流体——“岩汁”的参与,混合岩化流体可能沿韧性构造带进行,具有一定流动性和一定的分异。
505地区在混合岩化过程中早期以钠质和硅质交代为主,经过钾质钠质和硅质交代阶段,晚期分异出长英质脉体。混合岩化主体以斜长石(钠质)、石英为主的浅色体和黑云母斜长均质混合岩,部分出现有钾长石和钠长石的黑云母二长均质混合岩。现有资料表明这种黑云母二长均质混合岩岩石主要分布在混合岩体中相对较浅的部位(如ZK3201、ZK3202 180m以上;ZK2202 216m以上,ZK402 145m以上;ZK4801 160m以上等),晚期长英质脉体(石英发黑)出现在混合岩体上部的内部和边部及外带中,在钻孔岩心揭示的深部基本不见这种长英质脉体,白云母均质混合岩则多见在深部,出现斜长石混合岩、二长混合岩、白色混合岩和长英质脉体“四位一体”的分布模式。
505地区混合岩化过程中出现钠质交代和钾长石交代是这种深熔的长英质组分交代的结果,不同于一般的热液碱交代蚀变,它并不交代石英。混合岩化后期还有强烈的蚀变,发生“退变质”,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是一种碱性交代活动产物为主的交代。强烈的蚀变发育在混合岩体内部及附近变质岩,尤其是混合岩体的上部,以黝帘石-绿帘石、绿泥石和绢云母化“绿色蚀变”为主,;下部主要发育白云母化。但现在看起来蚀变带仍然受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因此,可能在混合岩化带中形成了一种面状的混合岩化残余热液蚀变带,它控制铀矿化富集部位。
拟定的505地区混合岩化作用模式如图4.20所示。
图4.20 505地区混合岩化作用模式示意图
1—黑云母斜长混合岩(含钠长石、石英交代体;含变质岩残留体);2—黑云母二长混合岩;3—长英质(含灰黑色石英、钾长石)脉体;4—白云母混合花岗岩;5—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片麻岩变质岩及残留体;6—可能的韧性构造带;7—可能的深部熔融源,箭头指示可能“岩汁”运移方向;8—“绿色”面状蚀变带
关于混合岩化的时代归属,还没有直接年龄证据和完全一致的意见,281队在1∶10000填图时认为混合岩化是在晋宁期。505地区混合岩化带分布在大田石英闪长岩岩体的西南部边缘,而大田石英闪长岩被认为是“热中心”,是混合岩化形成的杂岩。在康滇地轴区域上与大田石英闪长岩岩体同时形成的岩体,如同德、沙坝基性岩体近年精细测定大约750~800Ma间。大田岩体以往测定年龄有789Ma、867Ma和828Ma。斜长角闪岩常见呈残留体被混合岩包裹,大田石英闪长岩内也包裹大量变质岩残留体,这说明,混合岩化作用是产在区域角闪岩相变质之后。505地区混合岩被花岗岩切穿,晋宁期花岗岩黑么岩体形成在783Ma,混合岩作用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因此,推断混合岩化作用其形成时代大约800Ma左右,属于晋宁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
在我国,混合岩产出构造环境有两种基本的模式。
其一是基底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进一步混合岩化而形成的,如小秦岭地区与金矿有关的混合岩,太华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岩等经混合岩化形成(方维萱,1990),辽宁硼矿区层状混合岩(张艳飞等,2009),粤西石涧加里东期与金矿有关的混合岩(戴爱华,1993),内蒙古固阳元古界乌拉山群混合岩(谭应佳等,2002),桐柏造山带高级变质地体发生深熔作用形成的混合岩浅色体(刘小驰等,2011)等。这类混合岩形成一般认为是变质作用递增的,变质岩经选择性重熔交代成因,具有较好的分带性和钾质混合花岗岩中心。
另一种是断裂控制的交代作用,如赣东加里东变质混合岩带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递增变质(余达淦等,2001),如粤西四会-吴川断裂带两侧分布由深部流体交代形成的混合岩(戴爱华,1993),它们与金矿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混合岩化作用经历了变质岩或深成体的破碎-糜棱岩化,硅质-钾质-钠质交代作用,重结晶等过程。
505地区混合岩化,早期区域变质基础上有较弱的混合岩化,与区域变质递增混合岩化模式相似。区内出露主要的,并与铀矿化有密切关系的似层状混合岩化作用与受断裂控制混合岩化模式类似。
机插秧大田怎样选择除草剂?
大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北纬25°29′-26°10′,东经117°29′-118°03′。
总面积2227.7平方千米。
2003年末,户籍人口45.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1万人。
通行闽南方言大田话。
县人民 *** 驻均溪镇,全县辖8个镇、10个乡:均溪镇、石牌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奇韬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
历史沿革
明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县地置大田县,历属延平府、永春州、厦门道。
1949年9月6日解放,历属永安专区、晋江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
1995年,大田县辖均溪镇、上京镇、广平镇、早兴乡、石牌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桃源乡、太华乡、建设乡、奇韬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1个居委会、205个村委会。
2000年,大田县辖8个镇、10个乡:均溪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石牌镇、奇韬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310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均溪镇 70784 石牌镇 15393 上京镇 23430 广平镇 34496 桃源镇 17832 太华镇 30446 建设镇 21419 奇韬镇 12555 华兴乡 9403 屏山乡 11039 吴山乡 7807 济阳乡 6735 武陵乡 9396 谢洋乡 6085 文江乡 16493 梅山乡 20042 湖美乡 11526 前坪乡 6138
2003年,大田县辖8个镇、10个乡:均溪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石牌镇、奇韬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均溪镇 代码350425100
辖8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001_白岩居委会、~002_文昌居委会、~003_南街居委会、~004_东门居委会、~005_镇东居委会、~006_仙亭居委会、~007_玉凤居委会、~008_赤岩居委会、~201_红星村、~202_玉田村、~203_福塘村、~204_金岭村、~205_宋京村、~206_良元村、~207_郭村村、~208_翰林村、~209_温镇村、~210_周田村、~211_许思坑村、~212_建成村、~213_东坑村、~214_金山村、~215_上华村、~216_和丰村、~217_和丰坪村、~218_后华村、~219_华坑村、~220_上太村、~221_太山崎村、~222_大道山村。
石牌镇 代码350425101
辖16个村委会:~201_石牌村、~202_老厝村、~203_上坡村、~204_马山村、~205_盖山村、~206_拱桥村、~207_石坑村、~208_长溪村、~209_小湖村、~210_桃山村、~211_桃坑村、~212_鳌江村、~213_三坊村、~214_下洋村、~215_龙坑村、~216_京程村。
早稻移栽、?抛秧、?机插秧田除草技术方案
清田方案:亩用美丰农时达100 克 + 美丰金盖 40~60 毫升(或新金盖 40 毫升)对水 15~20升喷雾处理。翻耕前排干田水施药,药后 7~10 天再进行移栽、抛秧、机插操作。
秧田除夹蔸稗方案:移栽、抛秧、机插操作前 5~7 天,采用25%氰氟草酯 EW(美丰千金克)35克对水 3~4 升喷雾,可有效防除秧田稗草。
封闭除草方案:移栽、抛秧、机插秧田封闭方案分为前期封闭方法及常规封闭方法两种,前期封闭方法在整田结束后,拌适量肥料撒施,常规封闭方法主要在水稻活棵后进行,由于移栽、抛秧、机插的苗龄差异较大,除草剂品种选择也不同。
移栽、抛秧田封闭方案:前期封闭和常规封闭均可用 36%吡嘧·丙草胺 WP(美丰农收)65克/亩拌肥撒施。需要注意:漏水田、冷浸田、弱苗田及持续低温阴雨不宜采用前期封闭法。施药后控制水层不淹没秧心,保水5~7 天后转正常管理。
机插秧田封闭方案:机插秧田前期封闭可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撒轻松”90克于整田结束后,拌适量肥料撒施。常规封闭于机插活棵后,亩用 36%吡嘧·丙草胺 WP (美丰农收)65克或75%吡嘧·苯噻酰WP (美丰精抛)45 克拌肥撒施,药后控制水层不淹没秧心,保水5~7天后转正常管理。
苗后补治稗草、阔叶草方案:稗草 1~2 叶期前,亩用50%二氯喹啉酸 WP+10%吡嘧磺隆 WP(美丰双娇 2 号) 2 套拌肥撒施或喷雾处理。稗草3~5 叶,亩用 10%双草醚 SC30~40 毫升(美丰稻妞或农利来 2 号或美丰稻姐) 两套对水15~20 升喷雾处理,若田间存在较多稻李氏禾(游草)或双穗雀稗(红拌根),建议采用双草醚类制剂,该类药剂能有效抑制这两类恶性杂草。
苗后补治阔叶草方案:25%二甲·灭草松AS(杀锏)120~160克对水 15~20 升点喷处理。
苗后补治稗草、千金子方案:水稻进入孕穗期后采用 25%氰氟草酯 EW (美丰千金克或千稗净)165~220克对水15~20 升进行点喷处理,该法对水稻安全(施药应避过水稻扬花期),不影响水稻生长结实。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大田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3611.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