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碑材(阳山碑材简介)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阳山碑材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阳山碑材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1.号称“天下第一碑”的阳山碑材有什么历史性故事呢?
2.汤山问碑为何会变成大明王朝最大的烂尾工程,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秘密?
3.历史上没有完成的“阳山碑材”工程的发起者是朱棣吗?
4.阳山碑材怎么去
5.南京十大冷门景区排名
6.2022南京阳山碑材风景区门票价格附优惠政策
号称“天下第一碑”的阳山碑材有什么历史性故事呢?
碑铭典籍是我国古代文化记载的重要方式,其中碑对于我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一些没法在书籍上长久保留的典籍就可以在碑上展现,流传千古,可以说碑承载了无数的古代文化,曾经不论是皇宫还是平民小巷,随处可以见到碑的身影,碑有大有小,小的也不过是墓碑,那么你知道我国最大的碑是哪一座吗?一起来看看吧!
就是阳山碑材,其实准确来说这不能算碑,算是一项烂尾工程,这块碑高达78米,重3万吨,有天下第一碑的称号,是明成祖为了颂扬朱元璋的功绩而建造的石碑,但是最后没有建成,只留了碑材在这里,也算是一座烂尾工程了,其实明朝的烂尾项目有不少的。石碑是利用山体中完整性好,而且还大的栖霞灰岩开凿成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组成的。
碑是朱棣亲手批下去要建造的,主要是为了纪念朱元璋,但是这样浩大的工程,不要说在明朝历史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很少有,而且这么大的工程,在明史之中也未曾记载,但是在清代的一位诗人的一首诗中有这件事的记载,在这之后南京的专家在一个文人的日记之中找到了关于阳山碑材的记载,在这上面写着朱棣曾经召集了数万劳工来建造这座石碑,但是仅仅一年半就停工了。
但是如此浩大的工程建造是十分不易的,为了修建这座功德碑,朱棣征集了数万名劳工,而且要在期限之内建完,没人每天要上交三斗的石屑来检查,而且为了建造这座石碑,死了3000多人,死者的尸体也被随意的丢到了一个坑中,后来尸体越来越多,人们就把附近的村子叫作坟头村。但是最后也没有建成。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块付出巨大努力,还死掉了上千劳工的石碑,最后却不建造了呢?根据专家推断,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当年明朝的国力还不够,没法完成如此大的工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碑材在南京,最后要运往北京,这中间运输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最后也只能放弃不用了。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处旅游景区,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免费开放,阳山碑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悲剧,如今我们也只能以史为鉴。那么你们去过这里吗?你对这里有什么看法呢?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欢迎留言评论。
汤山问碑为何会变成大明王朝最大的烂尾工程,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秘密?
因为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16250吨;碑额高10米, 南京阳山碑材
宽22米,厚10.3米,重量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8799吨。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惊叹:“碑如长剑惊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碑。本次的汤山一日游我见识了一下,果真名副其实!
历史上没有完成的“阳山碑材”工程的发起者是朱棣吗?
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它之所以成为最大的烂尾工程是因为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它的使命就是给朱棣拉拢人心,使命完成后自然就不会再继续建设下去了。
汤山问碑说的是阳山碑材,这块碑材是朱棣命人打造的,他的目的是为了歌颂朱元璋功德的一块碑材,朱棣以此来拉拢民心。
朱棣的皇位是靠武力篡权而来的,他将侄子朱允炆赶下台,自己做君王,在政治上和民心上是站不稳脚跟的。
于是他就想出一个办法给自己的父亲朱元璋陵墓旁立一块举世无双的功德碑,这块碑要做全天下第一。让朝中的文武大臣门看看,让天下人看看,他才是最孝顺的儿子,他是有权利和资格来继承父亲留下的大业。
这块碑材的总高为78米,重9677吨,是非常非常大的一块碑材,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我们所知道一个金字塔的重量在5吨到60吨左右,而这一块阳山碑材就是一个金字塔的上百倍。其工程量是巨大的,朱棣命令所有的工人日夜赶制,每天都是需要上交一定重量的碎石屑才可以,其中也累死了不少的工人。
朝廷里的文武大臣知道朱棣的心意,便都前去看望,回来后就歌颂和宣传朱棣的孝心和美德,这样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朱棣为朱元璋建造一块巨大的石碑来歌颂老爹的功德,这样就对朱棣篡位的事情淡忘了。
这样目的达到了,朱棣便不再去难为这些工人,也就放弃了,不再继续打造和投资了。不过现在这块阳山碑材已经成为了名胜古迹,有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
阳山碑材怎么去
600年前,在南京的明皇宫里相继有三位明代皇帝号令天下,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珊退的第四个儿子明成祖朱棣,阳山碑材的发起者会不会就在他们中间呢?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杉次唬改年号为建文。建文帝性格忧柔,在坐上龙椅的第一年就被迫卷入战争,四年后,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夺去了皇位。在建文帝的统治期内,他始终忧心于保护皇位,显然没有余暇去为祖父立一座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巨碑,那么阳山碑材的发起者会是朱棣吗?
因为国家史册没有关于阳山碑材的记载,研究者只得舍弃官修史书,另辟蹊径进行相关考证。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研究人员竟然找到了一篇关于阳山的明代游记《游阳山记》,作者是深得朱棣信任的翰林学士胡广。在游记里,胡广明确地记载永乐三年秋,因建碑孝陵,斫石于都城东北之阳山,得良材焉。其长十四丈有奇,阔不及长三分之一,厚丈二尺。在游记里,胡广除开采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以外,还记述了当时修建的盛况,比如民工住的草棚、采石工地上的号子声。
阳山碑材果然是朱棣为朱元璋所选的神功圣德碑碑材,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篡位的皇帝朱棣为什么要替不同意自己即位的先父立碑呢?而且规模又如此宏大?有人猜测,依靠武力坐上皇位的朱棣是为了遮掩天下人耳目才决定为父亲立功德碑,因为巨大无比的功德碑将会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自我标榜。但是,假如这种解释能够成立,却会带来一个更大的疑问,如此重要的工程,朱棣为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呢?北京故宫内有一块体积颇大的中道阶石,这块石头长10米,宽3米,厚约2米。史书记载,这块石头在明朝嘉靖年间采于北京郊区房山大石窝,动用了民夫2万人,足足28天,耗费白银11万余两。
如果根据这些数据仅仅以简单的计算方式来推测,阳山碑材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就已经能得出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然而,对于阳山碑材这样超大的工程来说,其本身面临的问题和难度远远不是北京故宫那块中道阶石能比拟的。或许,作为一国之君的朱棣并没有考虑过预算的问题,难道是工程本身遇到了不能克服的困难吗?经过测算,阳山上的三块碑材的体积总量达到11543立方米,合重量31147吨。面对如此巨大的石材,如何运送,简直令人无法想象。在北方苦寒之地,人们沿路凿井,泼水成冰,然后利用坚冰的平滑表面拖运重物,然而,位于中国东部的南京并没有结冰期。而且,即使在北方运送这么重的石头,冰本身的承载力也不够,看来,工匠们并没有寄希望于南京的冰。
在三块碑材的下面,分别都有一些刻意打凿的孔洞,这些孔洞没有特定的形状似乎是要留做某种用途。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孔洞应该是古人特意留出的空隙,准备将圆木塞入其中,然后用滚木的方式将碑材运出山去。然而,事情还远不止这么简单,如今明孝陵内的神功圣德碑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严丝合缝地重合为一个整体。那三块体积比孝陵碑大了几十倍的阳山碑材一旦运到孝陵,就要按照这种模式相互重叠起来,这就意味着,需要面对的还有起吊碑材我的严峻任务。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600吨桅杆吊设备已经是陆地上起重工具中顶级的设备了,要把上万吨的碑材起吊、重叠起来是难以想象的,现代起重技术尚且无计可施。那么在600年前的明代,以当时的工程技术水平是否能做到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根本不可能。一个更加令人迷惑的问题随即产生了,作为阳山碑材工程的发起者朱棣,以他的智慧和人生的经历,他应该知道阳山碑材的这三块材料是运不出来的。
有人认为,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他在思考的是另外一个战略,因为当时的很多朝廷官员都是前朝的文臣。他有意在工匠们艰辛凿采碑石的时候,组织官员去观看,因为文臣是皇帝宣传功德的最好工具,可见,朱棣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朱棣需要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形式。也许从一开始,他就根本没有打算完成这个工程,明知道没有结果,却又劳师动众的阳山碑材工程,由天子一声令下开始,却又葛然而止,其中原由是不是因为朱棣的政治用心呢?在人们现有的考证材料上还是不得而知,这个谜仍然有待后人去发掘与求证。
南京十大冷门景区排名
阳山碑材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因遗存有明永乐年间巨大的碑石而闻名于世。阳山碑材景区范围向东沿黄龙山、阳山山脊,北折西环排山。内含阳山、黄龙山,北山坡及排山。
南京市内51路公交车,至太阳城站下
,转太作线(太阳门一作厂)。
火车站旁公交车站乘南汤线:4元/人,沿途还可停靠汤山古溶洞、明文化村。
自驾自宁杭路,出中山门—孝陵卫—马群—麒麟镇—坟头—汤山,沿途可游览汤山古溶洞。
2022南京阳山碑材风景区门票价格附优惠政策
南京十大冷门景区排名:浦口火车站、甘熙宅第、阳山碑材、杨柳村、颐和路、水街、不老村、无想山、水墨大埝、一棵树。
1、浦口火车站
在南京市的浦口区,有一个怀旧的景点——浦口火车站,被誉为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据记载,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中国唯一保留下来的最具民国风格的火车站。
2、甘熙宅第
甘熙宅第,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宅第,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景”,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
3、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有“天下第一碑”的美誉,是南京明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4、杨柳村
杨柳村,是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宅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南京本地风格,古村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间先后进行过两次改建,如今当地人称之为“小九十九间半”,又被称为“朱家大院”。
5、颐和路
南京的老街有许多,如果只能选一条打卡的话,我的首选就是颐和路,路两边有着各种风格的建筑,既像是一部**的场景,又像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6、水街
毗邻白鹭洲公园的水街,是一个非常小众的景点,小到许多本地人都很少知道,所以每次走到这里,游人都没有几个,在古老的城墙之下,这条不知名的水街,显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恬静之地。
7、不老村
不老村,老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是一个美丽的生态小村庄,小村南北方向是起伏的山峦,形成了两山夹一沟的山谷,成了不老村的最好的屏障,隔绝了都市的烦躁。
8、无想山
无想山,曾经叫做龙鸣山,自古被誉为“溧水第一胜境”,山名源自一座寺庙——无想寺,坐落于无想山南麓,寺名出自佛教《大云无想经》。
9、水墨大埝
水墨大埝是浦口“八颗珍珠”之一,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林有泉,集原始森林和乡村休闲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
10、一棵树
提到一棵树,包括许多南京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其实这是钟山体育公园里的一个冷门景点。这棵树也又被叫做孤独树,因为在这个山坡上,只有这一棵孤零零的树立地于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浦口火车站、百度百科——水墨大埝
2022年南京明文化村(阳山碑材)景区的门票价格是多少一张?有哪些游客可以享受免费游玩的优惠?门票优惠政策是怎样的?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1、门票价格
门票价格:40元/人
特惠电子票:
成人票:34元(预订成功2小时后方可使用)
双人票:66元(预订成功2小时后方可使用)
2、优惠政策
免费人群及优惠政策一览:
儿童:
6周岁(含)以下或身高1.4米(含)以下的儿童免费;
6周岁(不含六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的未成年人半价。
学生: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生凭有效证件半价。
老人:
60周岁(含60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人证件半价;
70周岁(含)以上老年凭身份证或老年人证件免费。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
离休干部:凭《离休证》免费入园,允许一名陪护(有责任能力的成年人)免费陪同入园免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景区当天披露为准。
3、景区介绍
阳山碑材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京明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前已列入基尼斯世界之最-最大的碑材。阳山碑材景区由演绎打造碑材场景的明文化村、奇石林立的阳山怪石林和世界之最的阳山碑材三部分游览区域组成。
景区一部分是“明文化村”,布满了店铺,有赌坊、当铺、镖局、茶楼等等,明代工匠、妇女、兵丁穿梭往来,还原了当时军工们生活场景。另一部分就是有名的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
南京明文化村(阳山碑材)包括阳山碑材、碑材打造再现区和阳山怪石区三大部分。景区内遗留着明成祖朱棣为其父太祖朱元璋营建孝陵所开的神功圣德碑,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碑材。如果阳山碑材真的能够在明孝陵前竖立起来,高度将达75米,相当于26层楼房高,可与南京金陵饭店地面建筑一比高低。它的重量也相当的吓人,有2.6万余吨。
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9千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三万余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
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在阳山碑材附近新建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求再现历史场景。
阳山碑材景区开放时间:/trip/117707.html
阳山碑材景区介绍:/tour/117703.html
阳山碑材景区具体地址:/trip/117607.html
好了,关于阳山碑材的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2919.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