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塔(天宁寺塔里面供奉的是什么)
如果您有关于天宁寺塔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文章目录列表:
1.文峰塔的来历
2.北京天宁寺塔属于哪种类型:
3.文峰塔的用途
4.仪征天宁寺塔的介绍
5.北京天宁寺塔有什么建筑特色?
6.扬州天宁塔介绍?
文峰塔的来历
文峰塔的来历:
文峰塔位于安阳市古城内西北区域,高38.65米,周长40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乾隆年间,时任彰德知府的黄邦宁想要重新修缮天宁寺。一日清晨,他来到寺边的西营坑前,忽见天宁寺塔的道影落在石桥之上,宛若一支毛笔搭在桥上,石桥则成为了笔架。看到此景,黄知府欣喜,这是彰德府要出状元了,也坚定了黄知府重修天宁寺的决心。
天宁寺扩建完工后,黄知府站在塔内平台上,突想起塔影宛若毛笔的事,觉着这塔应该代表古城安阳的文化高峰。从塔里走出后就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
衙中人心领神会,于是,大家开始使用“文峰塔”之名。久而久之,这座塔的名字就改为了文峰塔,而它的本名“天宁寺塔”却很少提起。
北京天宁寺塔属于哪种类型:
我家在北京东城区,每次去西客站,总会远远地看到天宁寺塔。它就像一个老朋友,静静地守候在那里,看着我从它身旁经过,默默地向我打声招呼;我也每每都会忍不住多看它几眼,算是向它问声好。可许多年来,天宁寺一直被一家工厂所占用,不对外开放,所以我也没机会走近它,和他握个手,只能远远地看着它那从楼群中探出的上半身。
2008年,终于传来好消息,天宁寺对外开放了。
天宁寺,为天下安宁,名字很好听,所以北宋神宗皇帝就下诏,在各州郡都要建天宁寺,所以各地就出现了多座天宁寺。据说,目前全国尚有24座天宁寺,是同名最多的寺庙。
寺多,寺塔自然也多。若按高度 ,江苏常州的天宁寺 塔高153.8米,是全国最高的塔。不过,那座塔建于2007年,只是用现代材料现代技术建筑的一座现代版的佛塔,跟古塔毫不搭界。而 北京的天宁寺塔,虽然只有57.8米高,却是地道的用砖石古法砌筑的古塔。在北方地区千座古塔中,北京的这座天宁寺塔以其超凡的精美造型和奢华的雕饰独领风骚。对于北京天宁寺塔的评价,我们外行说话不作数,建筑界的梁思成先生就夸赞说:“ 天宁寺塔结构比例优美,像音乐一样,节奏韵律明显 ”。
天宁寺既然开放了,自然要去看看。那日,风和日朗,蓝天白云,乘车来到广安门外护城河西岸, 天宁寺前街。
天宁寺初建于北魏年间,当初叫光林寺。隋文帝时,一位印度高僧进献了三十粒佛骨舍利。隋文帝便下诏中原的三十个州各建一塔,分别供奉一粒舍利。光林寺分得一粒,并改名弘业寺。到了唐代,这座寺又更名“天王寺”。到了元朝(1368年)末年,天王寺毁于战火。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令重建寺庙,赐名“天宁寺”。
天宁寺塔初建时,为木塔,后焚毁于火。辽代大康九年(1083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命他的儿子耶律淳在辽南京(今北京)天王寺内建十三层舍利砖塔。 1119年,天宁寺塔建成后不久,金军攻克辽上京(现 内蒙巴林左旗 ); 1122年,金军又攻陷辽国的中京(今内蒙赤峰市宁城县),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逃遁,群臣拥立耶律淳在辽南京即位为帝。耶律淳称帝后三个月病逝,不久,辽南京也被金军攻陷。清代康熙年间重修天宁寺。
2007年7月7日天宁寺修复工程完工,正式对外开放。
天宁寺塔为八角 十三层 密檐式砖塔, 塔基为方形平台。塔檐为飞檐叠栱,逐层收迭,**廓线形成丰满柔和的收分,使得该塔显得格外宏伟壮观,庄重挺拔。
在我国,辽代和宋代处于同一时期,辽国占据华北及蒙古草原大片地区,北宋王朝偏居黄河流域及南部地区。辽国崇尚佛教,故而在各处修建了大量佛教建筑,其中,佛塔就是其中最为耀眼夺目的代表之一 。
辽塔有其特有的形制,一般塔身下部都有高大的须弥座,塔身上部多为十三层密檐,顶部为突出的塔刹。这种造型表达了辽代佛教信仰理念,表现了《华严经》中描述的华藏世界。十三层塔檐代表十三层“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是毗卢舍那佛的住所。
密檐**廓匀称,稳重挺拔。层层密檐的出翘,使檐上的亮点和檐下的阴影一明一暗,形成鲜明的对比,格外醒目,也使塔身更显得端庄大气。塔身浮雕尤为精美绝伦,仙佛、花纹、走兽,皆精致生动, 起到突出的装饰效果,也是中华文化中砖砌建筑艺术中的杰出的处理手法之一。
天宁寺塔的塔基分三层,底层为方形宽阔的平台,其上又有两层八角形台基。台基下层有三 层仰莲承托塔身,这也是辽塔的标准结构。从宗教意义上说,十三层密檐塔身代表佛界,莲瓣表示佛端坐之处。
仰莲瓣原为铁质,每月初八,寺僧会在仰莲瓣里放入灯油,然后点燃这三百六十盏莲灯以供佛祖。每到此时,灯光照亮塔身,其与夜空中的星月相映生辉。远近百姓无不蜂拥而至,共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辽代佛塔的建筑,十分看重底层塔身的装饰。第一层塔身多为八个面,东、南、西、北四个正面各设一拱券佛龛,龛内各有一佛。正南面,供奉的是大日如来,也就是毗卢舍那佛,协侍两侧的是文珠和普贤菩萨;正北面,供奉的是十八臂三眼准胝观音,两边胁侍菩萨;正东面供奉的是药师佛,正西面供奉的是阿弥陀佛。佛龛外两侧各有一尊浮塑的金刚力士像,力士像赤裸上身,肌肉紧绷,面部极为生动。
第一层塔身的四个隅面则各设一个直棂窗,窗两侧各立一尊胁侍菩萨,皆造型优雅,丰满圆润,呼之欲出。
曾辅佐朱棣历经百难登上皇位的“缁衣宰相”高僧姚广孝,功成名就后退归佛门,就曾居住于天宁寺内宗师府。
除了明朝的姚广孝,还有一位名人不能不提及,他就是民国初期著名的报人邵漂萍。
邵飘萍是浙江金华东阳人,民国初期的革命志士、《京报》的创办者。他也是中国早期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是杰出的新闻战士,中国***早期党员之一。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邵飘萍当时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曾强烈抨击袁世凯阉割共和恢复帝制,批判军阀政府。1918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京报》,后又与蔡元培、李大钊等一起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当时在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的毛泽东,就参与听讲,并成为新闻学研究会的会员,他也一直将邵飘萍视为自己的老师。1920年后,邵漂萍致力介绍马克思主义,赞颂十月革命。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的介绍下,邵飘萍加入中国***。由于他是由中国***高级领导直接介绍入党,仅与个别***保持单线联系,一般不参加地方党的活动,亦不受地方党委管辖。
1926年,东北奉系军队进入北平,军阀张作霖以“鼓吹赤化”之名下令逮捕 《京报》社长 邵飘萍。邵飘萍闻讯后,到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躲避。
1926年4月24日夜,邵飘萍从西城区魏染胡同《京报》报馆处理事务后出来,正准备返回行六国饭店。但就在胡同南口,被 奉军的 稽查队逮捕。
4月27日凌晨,邵飘萍被绑赴天桥刑场枪杀。邵漂萍遇难后,他的夫人汤修慧、《京报》主编吴定九等亲友同事花重金为其选购了一口楠木棺材,将邵漂萍的遗体重新装殓,又在棺木外“重重布裹,层层漆封”,以防不测,然后将邵飘萍的灵枢暂时放置在天宁寺后院。
《京报》主编吴定九的夫人后来撰文回忆:某日,邵飘萍的朋友前往天宁寺吊唁。但看管天宁寺的奉军不让他们进去。后来,在寺僧的一再恳求下,奉军军官才同意他们进去祭奠。事后,得知他们祭奠的是邵飘萍时,那名奉军军官顿时勃然大怒,说:“邵某人是我们少帅下令枪毙的,他们居然还敢在这里停灵!来祭的人一定也是乱党!”。说罢,立即带领一众兵士找到棺材,指使士兵抡起大刀,朝邵飘萍的棺材猛砍一番,却未能砍开。他们又决定把棺材抬出天宁寺烧毁。可那些士兵一起用力,居然没有搬动棺材。这一下,可把那些十分迷信的奉军给吓坏了,刀砍不破,人搬不动,“必有神助慑之,始罢手”。万幸的是,不久以后,这队奉军撤走,邵飘萍的亲友赶紧在寺外找到一处空旷之地,下挖数尺,用钢筋水泥为材料建成一个“浮厝”(一种半地下陵寝),将邵飘萍灵柩抬出天宁寺并移放进浮厝后,砌就密封,“极为坚固,所以防是类兽军之或再践焉”。如此,邵漂萍的遗体终于得以保全。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亲自批文,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1986年3月18日,人民政府又将邵飘萍的遗骨火化后移放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1986年7月10日,中共中央中组部下达文件:“认定邵飘萍同志1925年春加入中国***”。
天宁寺塔也全程目睹了这一段往事。
文峰塔的用途
北京天宁寺塔属于的类型:密檐式。
1、介绍
北京天宁寺是北京市佛教协会管理的宗教场所之一,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檐式砖塔,为辽代时所建。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当时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到唐代该寺叫“天王寺”,在明正统年间改名为“天宁寺”。
2、建筑布局
天宁寺规模宏大,分中路和东西三路,现仅存中路。中路有山门殿(韦驮殿),山门前有高大古槐两株。山门上书“敕建天宁寺”。山门殿内前供弥勒佛,后站持杵韦驮。山门殿后为前院。前院正北为寺的主殿接引大殿,殿门上书“接引殿”。门前对联东书“金界庄严铃语钟声流静梵”,西题“运台馣霭香云宝相现慈因”。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供接引佛,寓意接引众信徒进入佛门广接佛缘。大殿前有碑刻数方,其中有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接引殿前过去有大殿释迦殿,接引殿后为舍利塔院,高大的舍利塔矗立在院中。舍利塔院宽阔,东、西亦有配殿,东为药师殿,西为弥陀殿。塔院后为清幽的四合院“兰若院”。
仪征天宁寺塔的介绍
文峰塔始建于宋代,是古时的“状元塔”。塔里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奎星,保佑洛阳广出才子,多产状元。文峰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高38.65米,周长40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
文峰塔始建于宋代,是古时的“状元塔”。塔里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奎星,保佑洛阳广出才子,多产状元。文峰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高38.65米,周长40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
北京天宁寺塔有什么建筑特色?
仪征天宁寺塔,始建于唐代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仪真隆庆县志》中《天宁万寿禅寺》一文明确记载:“在县治东南,澄江桥西。始自唐景龙三年,泗州僧建佛塔七级,以镇白沙,创永和庵于塔后。1仪征天宁寺塔坐落在城河南岸,与鼓楼对峙,隔河相望,与鼓楼并称为真州“双壁”。始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公元709年),毁于五代十国,宋代重建,又毁于宋元战火,历代屡建屡毁,于明洪武四年重建,现为砖木结构塔身。
扬州天宁塔介绍?
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通体实心砖塔。全塔总高57.8米。是唐代建筑风格的典型作品。
当初隋文帝将供奉的佛舍利分别在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602年佛舍利入天宁寺塔。
有史书记载天宁寺石函下葬情况:隋仁寿二年,三月二十六日,石函始磨,两面以水洗之,明如水镜,内外相通,紫光焰起,其石斑驳,又类玛瑙,润泽炫耀光似琉璃。至四月二日起斋行道,至三日起庆时,舍利前佛香供养。灯光焰庭,众星夜朗,有素光舒卷在佛与之上,至八日舍利入函。
初建时的塔为木塔,有台阶可上,后寺院毁于兵燹,只余孤塔,辽代改建成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身高57.8米,史载\"其中无阶级可上,盖专以安佛舍利,非登览之地也\"。
塔建于一个方形砖彻的大平台上,塔的平面是八角形,立面显著地分为塔座、塔身和十三层塔檐3部分。
塔的最下部是须弥座,有壶门浮雕一道,须弥座上面是具有斗拱勾栏的平座和三层仰莲瓣,承以塔身。莲瓣初建时是用铁制,可以注油燃灯,清代重修后才改成砖塔。由须弥座、平座、莲瓣三层组成的塔座承托着高高的塔身,厚实且稳重。
莲座之上的十三层密檐**廓线呈现丰满有力的\"券杀\"。每层系缀风铃,每逢风起,铃声铿锵。据《京城古迹考》载:原塔檐上悬\"有铃2928枚,合计重10492斤\"。
塔身上部由斗栱挑出层层密檐,斗栱的转角斗栱及两角之间的斗栱均为斜栱的形式,保留着典型的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
下部四面设半圆形券门,门两旁高浮雕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砖柱上浮雕升降龙。所有雕饰,造型优美生动,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天宁寺塔造型秀美端庄,挺拔稳重。特别是八角形的平面近似圆形,易于减小对风的阻力。虽然历经800多年的历史,且处于北京地区春秋两季风的影响之下,仍然完好无损,为辽代砖塔的代表。
辽代时,每月初八点燃360盏灯,映衬着浮雕金刚力士、菩萨、天部,全塔3400个风铃齐鸣。当时北京可没有什么高楼,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高度也不过是30.5米,天宁寺塔绝对是当年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明清时期,天宁寺塔的一种神秘现象\"梵宫塔影\",被列入当时京城\"宛平八景\"之一。《天府广记》中称:每天中午,天宁寺大士殿中门即使关闭,大阳光也能从门缝照进去,而此时,天宁寺塔的全部塔影恰好映在其中,殿内会出现数十个塔的倒影。
据《帝京景物略》称:为舍利珠影也,珠光上聚,报入塔影,影入隙光,光则倒受。倒者,光中塔影,非此塔景也。佛光,日也,舍利珠光,月也,光色青白,每见,以夜及晦及雨也。佛光恒在,人目体阴,避光日中,见影门隙。
寺内僧人曾传说,天宁寺塔的饰物声音高了,塔身就会出现光色。这种情景有时一年一见,有时数年一见。
明朝嘉靖年间某年三月二十八日晚,诗人王世贞恰好借住寺中,入夜,微雨簌簌,塔上饰物响声高了,只见塔身发出青白色的光焰,上下闪烁,到了天亮才消失。
这座塔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依旧完整美丽,实为北京最珍贵的建筑艺术遗物之一。清王士祯《天宁寺观浮图》诗赞云:千载隋皇塔,嵯峨俯旧京。
相**云外见,蛛网日边明。
历史上曾经记载,春节时皇帝率领百官到天宁寺燃灯供佛,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月初八点燃360盏灯。百姓聚众观灯,祈祷吉祥。全塔共悬挂风铃3400个,风作时铃齐鸣,仿佛编钟的声音一样悠远。有古诗为证:灯明三百六十点,最好天宁云外塔。
风撼三千四百铃,恨无梯级上青冥。
舍利塔院宽阔,东、西亦有配殿,东为药师殿,西为弥陀殿。
塔院后面为清幽的四合院\"兰若院\"。\"若兰\"是一个非常女性的名字,据说天宁寺早年曾是一座庵,而且释迦牟尼、文殊菩萨等等庙内供奉佛像与其他寺庙有所不同,这里的佛像都有着女性一般的面孔。
在清代,天宁寺中\"设有花肆,尤以桂花、秋菊为有名\",此外还有牡丹和芍药等花,每到春秋两季京城中人纷纷携酒前去赏花野眺,文人骚客前去访古探幽,留下不少诗篇。寺中还常有卖鼻烟的,游人多要买些回去赠送亲友,故有\"天宁寺闻鼻烟\"的俗语。
常州天宁寺塔介绍?
天宁塔,位于扬州市仪征市仪征城河南岸。天宁塔与鼓楼对峙,隔河相望,与鼓楼并称为真州“双壁”。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建设于唐代景龙年间(709),毁于五代十国,宋代重建,又毁于宋元战火,现存为明代初年建筑。塔为八角七级仿楼阁式砖木建筑结构,外部层层有回廊,塔内部为正方形,层层收缩,交错上升。现塔仅存一砖筒塔身。原有刹件、腰檐、平座等砖木结构已在大火中塌毁,原塔高近70米,现高47.2米,仍为江苏省境内最高之塔,是历代文人来仪征观光的景区。据说登七层最高处,不仅全城在望,还可远眺镇江、扬州、六合以及烟波浩渺洪泽湖、高邮湖。
1987年天宁寺塔被仪征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保单位。
扬州天宁塔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天宁宝塔,位于常州市市区延陵东路天宁禅寺中轴线北端,当代新修佛塔。
塔建设于2002年。宝塔总高一百五十三点七九米。塔平面取八方以安天下;塔高度以“千尺十三层为率”,塔取足十三层,定楼板面高一百零八米。寓“登上一百零八米高塔,听上一百零八响钟声,解除一百零八种烦恼,实现天下安宁”意。塔基台呈婆罗浮图形,层叠七级,四千零十六座小塔,丛聚如林。塔体本身明层礼佛,暗层服务,内外装修,高级木构,古色古香;钢结构承重,金铜瓦盖顶,通体有明显卷杀,气势雄浑,具足唐风;金顶玉体,五只相**,金光灿烂,丰富华丽。在标高二十一米以上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标高零点四五至二十一米的柱采用劲性十字柱和混凝土建筑结构。
主塔由下向上象竹笋状缩小。宝塔按七度抗震设计,作为千年工程百米高塔,有着坚实的地基。主塔座落在二百三十七套四十厘米见方、桩深二十七米静压桩基础上,底板厚一点八米;围绕主塔四周塔林,采用二百二十六套三十厘米见方、桩深十一点六米静压桩基础。工程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
常州天宁寺塔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天宁寺塔和(天宁寺塔里面供奉的是什么)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1798.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