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桐大槐树
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为大家解答山西洪桐大槐树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一系列与山西洪桐大槐树相关的问题,我将全力以赴地回答并提供有用的信息。
文章目录列表:
1.山西大槐树,有何特殊性,为何全国各地都有人,去哪里寻根问祖?
2.山西大槐树传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人为何迁徙?
3.大槐树在山西什么地方
4.洪洞县大槐树的历史来历是什么?
5.山西洪洞大槐树旅游景点
6.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由来
山西大槐树,有何特殊性,为何全国各地都有人,去哪里寻根问祖?
关于汉人文化传承中,有这么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寻根问祖,去山西洪洞大槐树,哪里是我们的根”。
同时全国各地发现的各族族谱中,有大批量的族谱,把自己的祖宗发源地,写到了山西洪洞大槐树。
似乎从例证上看,“山西洪洞大槐树”为“汉人发源地”成为了事实。但是事实可能真的不是这样的?是我们的先辈在口口相传中,把事实给夸大了。
“大槐树”并不是我们汉人的起源之地,而是因为一个特定事件,造成了大量大槐树人,走向了全国各地。造成了全国各地都有家族指向大槐树的事实。进而出现了汉人起源“大槐树”的浪漫传言。
“大槐树”浪漫的起源很血腥
蒙古人建立元朝后,没能完全处理好民族矛盾。当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造成大量饥民之时。整个矛盾被完全激化,大约是从公元1351年开始,元朝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战乱。
在这场战乱中,有起义的农民军和元朝的中央军对抗杀戮,也有农民军之间为了利益瓜分而互相干架。当朱元璋打败同样是农民军出身的对手陈友谅、张士城、方国珍,并于公元1367年前后成功完成北伐,驱赶元朝皇族回草原。
元末争霸中,各方势力为了补充士兵,可谓是把所有青壮年都消耗一空,尤其争夺最激烈的中原地区。《明太祖实录》记载中原地区是“积骸成丘,居民鲜少”、“多是无人之地”。
面对“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的现实,朱元璋当政立国后,做的头等大事,就是重新分配全国的劳动力。人口多的地区,向人口少的迁移。
由于迁移目的地,都是较为富饶的地区,老百姓并没有大规模抵触,非常乐意接受,尤其是那些在当地没有资产的“无产人士”,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这即为“大槐树”浪漫产生的土壤与背景。
朱元璋的大迁移
“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
朱元璋在萄州苏琦的建议下,于洪武六年(1373年)开始谋划迁移,至于迁出地是哪里,明朝在综合统计后,把山西作为了重要的人口输出地。原因很简单,当时山西人口有403.04万人,而河南、河北相加也不过400万。人口密度上看,山西是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朱元璋还说过“山西民众而地狭”。
输出人口地确定了,人口输入地上,朱元璋有点小私心,第一批大规模移民是从山西,移民至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垦荒。可见贵为皇帝了,朱元璋还是有颗建设家乡的心。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朱元璋的这次迁徙,并不是仅仅只有“洪洞大槐树”迁移。根据目前已知的记载,朱元璋是主要号令山西迁出移民,而按照明初山西的行政区划,所谓太原指太原府,辖6个州20个县;平阳即平阳府,辖6个州29个县;泽是泽州,为省直隶州,辖4个县;辽是辽州,省直隶州,辖2县;沁指沁州,省直隶州,辖2县;潞是潞州,省直隶州,辖6县;汾指汾州,省直隶州,辖3县。这样,明初山西移民就涉及到2府、17州、66个县。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迁徙计划,持续的时间非常的长,从洪武六年(1373年)开始了,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才基本结束。而这次大分配的结果,造成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山西人遍布了全国。成为“问祖大槐树”说法的直接来源。
至于为什么从山西迁移民众在全国,最后在传言中成了“大槐树”,目前已经无从考证。只有2个主流说法,有人说是因为“大槐树”是移民出山西的必经之路上的标志物。在文化教育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老百姓把它作为了自己对家乡最后的怀念。
还有一个说法则比较直接了,就是因为山西洪洞地区迁徙的人最多。量在哪里,出人才、出读书人的机会更多,渐渐的在文字记载上,山西洪洞就成为了这次移民的代称了。
至于山西大槐树,有何特殊性?为何全国各地都有人,去哪里寻根问祖。因为它代表了明朝的劳动力再分配这件事,同时象征了山西走出的人,落叶归根的情感。
山西大槐树传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人为何迁徙?
洪洞大槐树一日游攻略从住宿推荐、景点推荐、美食必打卡、纪念品推荐、交通来介绍,具体如下:
1、住宿推荐
住宿当然是首选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饭店,民俗饭店位于景区对面,位置绝佳,服务好,去景点很方便,门口设有停车场,停车也很方便。
2、景点推荐
仿一代大槐树:当年的移民齐聚地,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一定要拍照打卡!
祭祖堂:也是必去的,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天下民祭第一堂,可以拜拜自己的祖先,以祈佑平安顺遂。
移民实景演出:极力推荐!可以近距离感受明朝移民实景,体会当年祖先远离故土背井离乡的无奈与不舍!
解手连手背手:在押运期间想要上厕所必须请官差解开手中的绳子,移民们将这个习惯代代传承,成为现在上厕所的代称。
3、美食必打卡
枣米蒸饭:地方特色,枣米蒸饭选用当地黍米、配以红枣为原料制作而成,甜甜糯糯,回味无穷。
麻椭:洪洞麻椭是洪洞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麻椭的形状是两根如面条粘合在一起,代表着和亲人永远不分离,里面添加有蜂蜜,白糖,鸡蛋,油,吃起来特别柔软,逢年过节或敬神祭祖,必得摆上一盘。
醋糕:以山西陈醋制作而成的糕点,好吃不贵,送礼佳品,必买!
4、纪念品推荐
来到中华姓氏苑可以欣赏到一场中华姓氏文化的盛宴,有种类繁多的姓氏摆件,家训画等艺术品供你选择,推荐姓氏玉扣、姓氏铜盘,可以买来摆家里或者送朋友。
5、交通
从太原市坐高速大巴直接到洪洞市汽车站,再坐公交车到大槐树景区门口,全程大约需要2小时。也可以租车自驾,路程大约为3小时左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大槐树在山西什么地方
“问我祖上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祖籍叫什么?大槐树上的老人窝。”自明朝初年以来,这首歌谣在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福建甚至台湾省广为传唱。
歌谣记载,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明政府在山西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制移民,历时50年,移民数十万人,移民面积达到当时中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这次移民是有史以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移民事件。当时明政府将这些移民集中在洪洞县的古槐树下,登记后强行带走,于是大部分移民后代都把前辈最后出发的地方洪洞作为移民前的祖籍,并把这棵槐树作为祖籍的象征。因此,人们把这次迁徙称为“山西国槐的迁徙”。
至于当时迁徙的原因和场景,在这些移民的后代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描述的惟妙惟肖。相传,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胡大海为他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开国大典后,朱元璋问胡大海要什么,结果胡大海一声令下,把河南的人都杀光了。原来,胡大海在参加起义之前,曾经有一段时间穷困潦倒,在河南一带乞讨,但是当地百姓看到他太凶太可怕,都不愿意施舍,胡大海差点被饿死。所以,他得势后只想报仇。朱元璋觉得涉及的面积太大,但考虑到胡大海的辉煌战功,答应他可以在河南地界射一箭,而且只能在这一箭的范围内杀人。没想到,胡大海的箭射在了一只大雁的尾巴上。受伤的大雁一路飞出河南,飞到了山东。胡大海一路跟着大雁,几乎杀光了河南山东的人。因为朱元璋说“皇上一言为定,言出必行”,他不得不从当时地广人稀的山西开始转移人口。这个故事太传奇了,却能解释《河南人惹谁了》这本书!
当时的明政府完全无视移民地区民众的想法,贴出告示:“愿意移民者,在家等候。不想移民的,三天之内在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于是,三天之内,大约有10万不愿离开家园的人聚集在树下,大批官兵突然将他们全部包围,全部捆绑起来,在人们的哭喊声中开始登记。移民们离开的时候,悲伤地看着自己的家乡,听着栖息在树外枝头的老人,哭泣着,频频回头。正因如此,槐树和乌鸦巢成了移民告别家乡的象征,从而留下了那四首歌谣。
据说当时官兵怕有人跑了,就在移民的小脚趾上割了一刀,以示身份。所以移民后代的小脚趾甲都是复杂的,留下了“谁是搬来这里的古蝗虫,把脚趾甲脱下来检查脚趾甲?”此外,移民在迁徙过程中,双手被反绑在背后进行长途迁徙。所以移民的后代也喜欢背着手走路。从明初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历时近半个世纪。山西51个县的人被发配到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几乎覆盖了大半个国家,他们的后代再次迁徙国外。小脚趾甲很复杂。我观察了身边很多人,发现这种情况很普遍。基本上,它们是复杂的!我们都是槐花吗?作者还有一个俄罗斯朋友,欧拉,居然有个仿制品脚趾甲!“哎呀,老乡们,你们跑得够远了!那么远,是fr
为了不忘故土,很多移民的后代都登记了家谱,记录了迁徙,这也成为了这次迁徙的证据。如公元《周氏祖碑》年,湖北翼城县国海村,始祖周继全从洪洞古槐树筷子巷迁至翼城县官集,后居张家村,后改为周家楼。一些移民在到达移民点时以他们原来家乡的名字命名他们的村庄,如京郊的赵城营、洪通营、周浦营和长子营。据考证,他们都是明代从赵城和洪通迁来的。
这些记录主要来自移民后代的口口相传。
600多年过去了,山西大槐树迁徙的原因还有待考证。汉代的古槐花早就不见了。胡爱香的后裔遍布中国20多个省、400多个县,有的还远至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国槐之乡牵动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每年4月1日至10日,洪洞当地民众还会举行“寻根祭祖节”,鼓励海内外国槐子孙寻根。
洪洞县大槐树的历史来历是什么?
大槐树在山西洪洞县。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县为邻,南与尧都区接壤,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讫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
洪洞大槐树移民起因
经元末战争,全国户口锐减,各地居民除在战争、灾荒中死亡外,更多的是流亡在外地,成为流民,形成官府的户籍人口大减,各地人口疏密不均。北方诸省、西北地区、两淮地区人口显见稀少。而山西地理优势较好且受战争影响较少,人口较为集中,因此决定从山西进行移民。
洪洞大槐树移民时期,明朝政府实行了发给移民耕牛、种子、农具以及3-5年不征赋鼓励农民生产的措施,北方各城市附近荒闲的土地,政府又分给无地的人垦种,每人为15亩,另给菜地2亩,“有余力者不限顷亩”。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政府又颁发额外垦荒,永不起科的诏令,规定: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的移民除纳税的土地外,其余垦荒之地,听其自有,永不征税。
山西洪洞大槐树旅游景点
洪洞县大槐树的历史来历: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
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
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
主要景点
“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
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
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由来
山西洪洞大槐树旅游景点有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玉皇庙、广胜寺、飞虹塔、尧都古镇等。
1、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2、玉皇庙
洪洞玉皇庙始建于元太宗已丑年间,建筑面积四千多平米,分为正门、仪门、月台、八卦台、玉皇殿几个区域,殿宇雄伟壮观,殿内壁画粗旷。
3、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东北17公里处的霍山南麓,建于东汉建和年间,明代时重修,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分上下两寺,上寺在霍山山顶,下寺在霍山山脚下,两寺相距500多米。
4、飞虹塔
飞虹塔位于洪洞县广胜寺内,始建于汉代,前身是阿育王塔。现在的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修建,历时12年,直到嘉靖六年才建成,是中国较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由于其塔身五彩斑斓如雨后彩虹,故名“飞虹塔”。
5、尧都古镇
尧乡古镇位于涝洰河生态公园涝洰河桥旁,总占地面积346亩。除了尧文化部落体验园、当地传统特色小吃、民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游玩项目,还有唐国宫、地坑院、特色小吃街、古玩工艺品、民宅、窑洞、庙宇、戏楼等文化场所建设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这株大槐树栽种于汉代,到明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根深叶茂。古人多不识字,更没有GPS,跋山涉水之后,他们或许早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大槐树因为本身年代久远,是很多人一出生就看到的。又是移民的登记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那批人心目中故乡的标志和思亲之情的投射。
现在我们看到的洪洞大槐树早已不是原来的那棵,而是在原来的槐树的位置上,用钢筋水泥重新还原成的。但即便如此,它还是成为了国家5A级景区,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民间祭祀活动为特色的5A级景区。
好了,关于山西洪桐大槐树的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1632.html
共有 0 条评论